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收字纸的老人》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阅读理解 时间:2023-09-05 17:00:35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收字纸的老人

汪曾祺

中国人对于字有一种特殊的崇拜心理,认为字是神圣的。有字的纸是不能随便抛掷的。

亵渎了字纸,会遭到天谴。因此,家家都有一个字纸篓。这是一个小口、宽肩的扁篓子,竹

篾为胎,外糊白纸,正面竖贴着一条二寸来宽的红纸,写着四个正楷的黑字:敬惜字

纸。字纸篓都挂在一个尊贵的地方,一般都在堂屋里家神菩萨的神案的一侧。隔十天半

月,字纸篓快满了,就由收字纸的收去。这个收字纸的姓白,大人小孩都叫他老白。他上岁

数了,身体却很好。满腮的白胡子茬,衬得他的脸色异常红润。眼不花,耳不聋。走起路

来,腿脚还很轻快。他背着一个大竹筐,推门走进相熟的人家,到堂屋里把字纸倒在竹筐

里,转身就走,并不惊动主人。有时遇见主人正在堂屋里,也说说话,问问老太爷的病好些

了没有,小少爷快该上学了吧

把这些字纸背到文昌阁去,烧掉。文昌阁的地点很偏僻,在东郊,一条小河的旁边,一座比较大的灰黑色的四合院。叫做

阁,其实并没有什么阁。正面三间朝北的平房,砖墙瓦顶,北墙上挂了一幅大立轴,上书

文昌帝君之神位,纸色已经发黑。香案上有一副锡制的香炉烛台。除此之外,一无所

有,显得空荡荡的。这文昌帝君不知算是什么神,只知道他原先也是人,读书人,曾经连续

做过十七世士大夫,不知道怎么又变成了帝君。他是司文运的。更具体地说,是掌握读

书人的功名的。谁该有什么功名,都由他决定。因此,读书人对他很崇敬。过去,每逢初

一、十五,总有一些秀才或候补秀才到阁里来磕头。要是得了较高的功名,中了举,中了进

士,就更得到文昌因来拈香上供,感谢帝君恩德。科举时期,文昌阁在一县的士人心目中是

占据很重要的位置的,后来,就冷落下来了。

正房两侧,各有两间厢房。西厢房是老白住的。他是看文昌阁的,也可以说是一个庙

祝。东厢房存着一副《文昌帝君阴骘文》的书板。当中是一个颇大的院子,种着两棵柿子

树。夏天一地浓阴,秋天满株黄柿。柿树之前,有一座一人多高的砖砌的方亭子,亭子的四

壁各有一个脸盆大的圆洞。这便是烧化字纸的化纸炉。化纸炉设在文昌阁,顺理成章。老白

收了字纸,便投在化纸炉里,点火焚烧。化纸炉四面通风,不大一会,就烧尽了。

老白孤身一人,日子好过。早先有人拈香上供,他可以得到赏钱。有时有人家拿几刀纸

让老白代印《阴骘文》(印了送人,是一种积德的善举),也会送老白一点工钱。老白印了

多次《阴骘文》,几乎能背下来了(他是识字的),开头是:帝君曰:吾一十七世为士大

夫,身未尝虐民酷吏后来,也没有人来印《阴骘文》了,这副板子就闲在那里,落满

了灰尘。不过老白还是饿不着的。他挨家收字纸,逢年过节,大家小户都会送他一点钱。端午节,有人家送他几个粽子;八月节,几个月饼;年下,给他二升米,一方咸肉。老白粗茶淡饭,怡然自得。化纸之后,关门独坐。门外长流水,日长如小年。

他有时也会想想县里的几个举人、进士到阁里来上供谢神的盛况。往事历历,如在目

前。有一天夜里,他做了一个梦,李三老爷点了翰林,要到文昌阁拈香。旗锣伞扇,摆了二

里长。他听见有人叫他:老白!老白!李三老爷来进香了,轿子已经到了螺蛳坝,你还不

起来把正门开了!老白一骨碌坐起来,愣怔了半天,才想起来三老爷已经死了好几年了。

这李三老爷虽说点了翰林,人缘很不好,一县人背后都叫他李三麻子。

老白收了字纸,有时要抹平了看看(他怕万一有人家把房地契当字纸扔了,这种事曾经

发生过)。近几年他收了一些字纸,却一个字都不认得。字横行如蚯蚓,还有些三角、圆

圈、四方块。那是中学生的英文和几何的习题。他摇摇头,把这些练习本和别的字纸一同填

进化纸炉烧了。孔夫子和欧几米德、纳斯菲尔于是同归于尽。

老白活到九十七岁,无疾而终。

15. 小说为什么用大量的文字写文昌阁?(6分)答:1.说明老白的职业是一个庙祝,以文昌阁为家。2. 交代的收来的字纸的最后归宿。3.文昌阁在人们心中的地位的演变,暗示了时代的发展与变化和文化与读书人在人们心中地位的变化。

16. 小说写老白做的梦有什么作用?(3分)

因文昌阁不再受人重视而内心失落,希望文昌阁的香火能再次旺盛进来 。

17 近几年他收了一些字纸,却一个字都不认得以下的描写有什么好处?(6分)

答:1结构上同开头处的中国人对于字有一种特殊的崇拜心理,形成对比.2暗示的时代的变化,正是文昌阁与老白命运变化的原因。

18.小说看似平平淡淡,却从一个老人的身世入手,反应的一个时代的人心思想变化。就爱惜字纸这一个方面,谈谈你的看法。(4分)

答:1.对文化的尊重对知识的尊重。2,可以从节约的角度与环保的角度上谈谈看法。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89291.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收字纸的老人》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