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血染的丰碑》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阅读理解 时间:2023-08-18 01:06:18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血染的丰碑

  半山翠竹半山松,七分留在岸陆,三分插在海中。竹山门雄赳赳耸峙在浙江舟山的定海城南。

  竹山门是祖国东方的一座海上大门。那三总兵纪念塔,就是你门楼上高耸入云的旗杆。你面对浩淼太平洋,身后绵延着富庶的锦绣江南,像伟岸的哨兵扼守在东海通往大陆的黄金水道上。

  竹山门是我国军民抗击侵略者的一座血染的大门。一个半世纪前鸦片战争关键性一仗第二次定海战役,就发生在这里。

  战争爆发前夕,守卫定海的清军将领葛云飞正请假在萧山老家守制,得知军情,即赴前线。行前,他在父亲留给他的两把佩刀上刻上字,一把刻昭勇,一把刻成忠,表示要牢记父亲教诲,奋勇杀敌,为国尽忠。母亲还亲手为他染黑孝服麻绖,语重心长地叮咛再三:国之忠臣,即家之孝子!葛云飞就这样穿着母亲染黑的孝服,带着父亲留下的两把佩刀,马不停蹄地星夜驰往定海。

  葛云飞任定海总兵期间,深入海岛,踏勘地形,提出对英军入侵必须早作防备。他深谙清军水师的脆弱。1840年英军侵犯定海,敌我双方的海上炮战仅仅打了短暂的九分钟,清军水师便全线溃败,不得已只好将海上防务移至陆上。然而,定海仅有的几处岸防设施,也全被英军焚为废墟。葛云飞曾多次飞书请镇海大营拨款修复,无奈军费不足;他只好又上书朝廷,请求预支自己三年俸银,捐作防务经费。他还亲自参加修炮台、筑土城、与士兵一起抬土搬石的劳动。没等全部竣工,英军便再度侵犯定海,在竹山门前燃起了战火。

  第二次定海战役从1841年9月26日到10月1日,经历了六天六夜。前五日,英军每次进攻都铩羽而归。而清军在武器装备和军事技术远远落后于英军的劣势情况下,仍能众志成城,同仇敌忾,这与葛云飞及协防寿春总兵王锡朋、处州总兵郑国鸿带兵有方是分不开的。战前,葛云飞为鼓舞士气,率将士在阵前誓师。土城上龙旗猎猎,葛云飞战袍外套着孝服,站在队前对天盟誓:城亡与亡,誓死不离定海半步!上千人粗豪的声音,声震海山,响遏行云,汇成一句话:城亡与亡,誓死不离定海半步!

  战斗打响那几天,正遇定海连日大雨滂沱。将士们甲衣湿透,仍意气风发地在雨中严阵以待。葛云飞和大家一样,彻夜不眠地在泥淖中巡逻查哨;海上交通被英军封锁,饷给不时,每人每天只有半斤干粮充饥,葛云飞与大家一样忍饥守城。9月29日那天,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英军炮击刚一停落,定海民众便自发上火线来慰问,提篮挑担的送饭队伍绵延数里。有人还特地熬了碗参汤给葛云飞喝,但他坚拒不受。百姓和士兵见葛总兵孝服上全是泥水,脸颊瘦削,眼睛布满血丝,纷纷围上来劝饮。葛云飞感动得热泪盈眶:公等随我守城,忍饥杀贼,我何忍一人独饮乎他将参汤倒入旁边小河里,与众将士一起用手捧喝。

  作为守卫海岛的指挥官,葛云飞十分清楚火炮的重要作用。为了提高命中率,他每战都亲自操炮。第一天与英军在竹山门前接仗,他见英舰气焰嚣张,如入无人之境般朝竹山门扑来,怒不可遏,迎头一炮,便将敌首舰大桅轰为两截,砸死英军十余人。敌舰慌忙调转船头逃去。夜里海上起雾,葛云飞料知英军必来偷袭,便守在炮位旁。凌晨3时,他听见雾中隐隐传来船头遇风的吃水声,估计敌人已进入炮火的杀伤距离,立即发炮射击。敌舰弹药舱中弹爆炸,大火冲天,英军纷纷跳水逃命,死伤无数。

  然而葛云飞也清醒地意识到,这种局面难以持久。倘若镇海大营的援军不及时赶到,后果便不堪设想了。

  第六天雨住风停。英军从厦门调来援兵,竹山门外舰艇增至29艘,兵力部署也作了调整。拂晓时分,英军在大雾掩护下兵分三路:一路正面佯攻土城,牵制葛云飞;一路攻打郑国鸿扼守的竹山门;第三路乃是进攻重点,迂回包抄王锡朋驻守的晓峰岭,夺取定海制高点,使部署在土城上的正面火炮失去作用。天刚放亮,十里海疆顿时炮声震天,战云飞涌,杀声四起。葛云飞一面在城头沉着督战,一面传令竹山门、晓峰岭两处加紧防守,拼力截杀。

  中午时,他发觉各处炮声渐渐稀落下去,意识到凶多吉少。俄顷,哨探接连来报,方知阵地都已失守。派去大营求援的信使,这时竟又两手空空回来了。他感到这已是最后关头,决定以死报国。这时,占领竹山门的英军山洪般朝土城涌下来,葛云飞急令炮手开炮,可城上炮位都是面向大海固定住的,炮手奋力搬扳仍纹丝不动。情急之下,葛云飞上前掇抱炮身,猛一发力,竟将这大铁疙瘩转了个向,随即便操炮发射,一直打到炮身红透,无法再打。这时英军已冲至跟前,大炮用不上了,他纵身跳上城头,一声大喝:好汉子,快跟我杀贼去!

  城上仅有的200名守军,各持快刀,发一声!像阵旋风跟着葛云飞,勇猛地冲入十倍于自己的敌群!

  竹山门下展开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厮杀。刀光剑影,兵刃相击,铮铮然响成一片。冲在最前面的葛云飞见迎面上来个手举绿旗的英军头目,喝一声:逆贼终污吾刀!手起刀落,连人带旗杆一劈两段。由于用力过猛,快刀断成两截。他忙从腰间抽出两把佩刀,挥舞着一路杀将过去,一直杀上竹山门。这时从崖上纵身跳下一英军小头目,手举长刀,照着他脸劈来。葛云飞举刀一拨,小头目的长刀从右边呼的劈过,削去他半张脸,他竟浑然不觉。小头目见葛云飞剩着半个血淋淋的面孔,仍豪气不减;挥刀直取自己,惊骇得都傻愣了。这时斜刺里窜出一扛抬炮的敌兵,对着葛云飞后背放了一炮。铁质实心的炮弹从他后背射进,前胸穿出,留下个碗口大的血洞,顿时血涌如注。围上来的英军用长枪朝他身上疯狂乱戳。葛云飞身中40余枪,浑身血染,仍倚崖屹立在竹山门上,须发怒张,一目如炬,双手高擎着两把佩刀,仿佛继续在抗击着侵略军!血战六昼夜的定海战役就这样悲壮失败了。这是鸦片战争中敌我双方参战人数最多、规模最大、交火时间最长、伤亡也最惨重的一次战役。葛云飞、王锡朋、郑国鸿三总兵同日殉国,麾下5800名守军无一变节投降。将士捐躯,忠魂昭昭。至今竹山门上,仍然到处是一座座阵亡的无名将士合葬墓。

  竹山门啊,你是耸立在我国近代史上一座血染的丰碑!

【作者介绍】

  汪浙成,浙江奉化人,1936年出生于杭州。奉化中学毕业,1954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在校期间便发表过诗歌、评论和剧本。毕业后分配到内蒙工学院任教。1960年任《草原》月刊社编辑、编辑组长。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同年5月调入作协内蒙古分会搞专业创作。1986年和爱人温小钰调回浙江。曾任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江南》杂志社社长。

【重点难点】

  1,重点:阅读、圈画文中人物刻画和场面描写的语句,分析其表达作用。

  2,难点:理解历史的真实性和文学性相结合的特点,感悟军民英勇不屈的抗敌精神。

【相关提示】

  1,本文写作背景:鸦片战争期间,英国政府贪婪的目光瞄准了中国美丽富饶的舟山群岛。1840年7月上旬,英国侵略军占领定海,后被迫退出。1841年9月26日,英军集结29艘战舰4000余人,倚仗坚船利炮的绝对优势,再次进犯舟山。驻岛将士奋起抵抗,历时6昼夜,激烈的定海抗英战役悲壮失败。据史料考证,第二次定海保卫战,是整个鸦片战争中最激烈的一战。历史虽有沉沦,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抗击侵略者的爱国精神,值得我们传承。

  2,这是一篇选材历史的文章,也是一篇史料与文学结合的情节生动的散文。以记叙为主、辅以议论和抒情,使文章中心显而易见。

【正音正字】

  耸峙sǒng zh 扼 绖di 谙ān 铩shā 忾ki 遏 滂沱pāng tu 淖no 麾huī

【词语积累】

  语重心长  马不停蹄  铩羽而归  众志成城  同仇敌忾  响遏行云  

  意气风发  严阵以待  彻夜不眠  怒不可遏  不堪设想  凶多吉少  

  纹丝不动  刀光剑影  兵刃相击  须发怒张  一目如炬  如入无人之境

【初读课文】

1,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2,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语重心( 长 )  马不停( 蹄 )  严( 阵 )以待  响( 遏 )行云

同仇敌( 忾 )  众志成( 城 )  铩( 羽 )而归  气( 焰 )嚣张

3,下列成语是什么意思?并且解释划线词:

行云( 声音高入云霄,把浮动的云彩也阻止住了。形容声音高亢嘹亮。遏:阻止。 )

同仇敌( 全体一致地痛恨敌人。忾:愤恨。 )

4,圈画文中人物刻画和场面描写的语句,分析其表达作用。

5,全文17段。把本文划分为三个部分,写出每个层次的大意。

( 第一部分〈第1-3段〉,交待竹山门地理位置,点明竹山门一战的历史地位。

  第二部分〈第4-15段〉,具体叙述以葛云飞为指挥的第二次定海战役的经过。

  第1层〈4、5段〉,葛云飞告别母亲飞赴前线。

  第2层〈6、7段〉,将士们阵前誓师。

  第3层〈8、9段〉,葛云飞与士兵同甘共苦,痛击偷袭之敌。

  第4层〈10-15段〉,葛云飞率领将士与敌人殊死搏斗,最后壮烈牺牲。

  第三部分〈第16、17段〉,赞颂葛云飞及将士们英勇报国的精神永存。 )

【思维训练】

1,第1段交待竹山门地理位置的景物描写,对主题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 第1段的景物描写,有力突出了主题。三分插在海中的插字写出了竹山门的有力量;雄赳赳写出竹山门的威武;耸峙写出竹山门的高耸矗立。这些描写中,蕴涵着作者对葛云飞及将士们英勇抗击侵略者的报国精神的崇敬和赞颂,为文章的主题定了基调。 )

2,为什么说竹山门是我国抗击侵略者的一座血染的大门?

( 竹山门耸峙在我国浙江舟山的定海城南,是祖国东方的一座海上大门。在鸦片战争中,这里曾发生过一场敌我双方交火时间最长,伤亡最惨重,最为激烈的战斗,5千多名清军将士全部血战而亡。 )

3,简单说说,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葛云飞等将士血染竹山门场面的?

( 城头龙旗猎猎的场面描写。

  声震海山的阵前盟誓。

  战斗中,葛云飞壮烈牺牲时的语言、动作、外貌和神态等细节刻画,都展现了将士们英勇杀敌的豪气和血染竹山门的气概。 )

4,作者是怎样塑造葛云飞英雄形象的?

( 作者用多种表达方式,从不同角度塑造葛云飞英雄形象的。

  在第六天的战斗中,一面一面说明葛云飞早把生死置之度外,全力阻击敌人。

掇抱炮身、猛一发力、纵身跳上城头,一声大喝、好汉子,快跟我杀贼去!这些描写,表现了葛云飞勇敢威武,身先士卒的将领风貌。

  第15段,从听觉、视觉写出葛云飞与将士们同敌人殊死搏斗的激烈场面。

  小头目见葛云飞只剩着半个血淋淋的面孔,仍豪气不减,挥刀直取自己,惊骇得都傻愣了。这里通过侧面描写,表现了葛云飞勇不可挡,视死如归,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最后作者叙述了葛云飞壮烈殉国的经过,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震撼人心的英雄形象。疯狂乱戳描写了侵略军的残暴和恐惧,从侧面反映了葛云飞勇猛,令敌人魂飞魄散。仿佛继续在抗击着侵略军!这句充满感情的议论,画龙点睛地表达了作者对葛云飞的赞美:英雄虽死,精神永存。 )

5,下列语言描写有什么作用?

①国之忠臣,即家之孝子!

( 尽忠就是尽孝,说明父母的教育是葛云飞爱国行为的思想基础。 )

②城亡与亡,誓死不离定海半步!

( 表达了将士们誓与定海城共存亡,甘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祖国的决心。 )

③公等随我守城,忍饥杀贼,我何忍一人独饮乎?

( 表现了葛云飞与将士们上下团结,同甘共苦,生死与共的关系。 )

④好汉子,快跟我杀贼去!

( 写出葛云飞身先士卒,带领将士们奋勇杀敌。 )

⑤逆贼众污吾刀!

( 表达了葛云飞对侵略者的蔑视和痛恨之情。 )

6,文章四次写葛云飞的孝服,这个细节有什么作用?

( ①临行前,母亲亲手染黑孝服,鼓励葛云飞把尽忠放在首位,尽忠就是尽孝,说明父母的教育是葛云飞爱国行为的思想基础。

  ②出发时,葛云飞身穿孝服奔赴定海,说明他牢记母亲的教诲,以尽忠代替尽孝,以尽忠寄托对父亲的哀思和纪念。

  ③宣誓时,葛云飞战袍外套着孝服,一方面是为了祭奠父亲,另一方面是表达誓死保卫定海的坚强决心,他把尽忠与尽孝融为一体。

  ④9月29日,葛总兵孝服上全是泥水,说明他始终不忘尽忠与尽孝,以实际行动保卫国土,祭奠父亲,做到忠孝两全。 )

7,怎样理解竹山门啊,你是耸立在我国近代史上一座血染的丰碑中,作者的情感?

( 竹山门上埋葬了5千多名为国捐躯的将士,是我国近代史上抗击英国侵略的历史丰碑和精神丰碑,表达了作者对英烈们无比颂扬、自豪之情。同时,血染的丰碑告诫后人,学会对血腥历史的清醒反思,更加珍惜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

8,怎样理解课题血染的丰碑含义

( 丰碑表达了作者对竹山门抗敌英烈的崇敬之情。血染的具有警示作用:不要忘记血腥的历史,要居安思危。这个题目具有比较强的震慑力。 )

9,文章原题《竹门山》。改成《血染的丰碑》,好在哪里?

( 原题《竹门山》强调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而《血染的丰碑》则与文章结尾的主题句子竹山门啊,你是耸立在我国近代史上一座血染的丰碑照应,强调了历史事件的悲壮,主题鲜明形象,更切合文章对烈士的敬仰和赞颂之意。 )

10,课文选材于历史,又不完全实录历史。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 一、定海历史事件记载,5800士兵绝大部分在血战中阵亡而文中麾下5800名守军无一变节投降。这句话在史料的基础上增加了文学欣赏性,揭示主题,感染力很强。

  二、在血战六昼夜中,作者详写了第六天的战斗。史料记载这时,英军正在向土城进逼,葛云飞捧抱四千斤炮回击。文中情急之下,葛云飞上前掇抱炮身,猛一发力,竟将这大铁疙瘩转了个向,随即便操炮发射,一直打到炮身红透,无法再打。这里人物描写非常逼真,生动地体现了葛云飞等将士们在危急关头骁勇无比、英勇杀敌的情形。

  三、葛云飞倚崖屹立仿佛继续在抗击着侵略军!生动表现了一位至死不息的抗敌将领形象,写得非常感人。

  散文创作与历史史料有区别。为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为表达主题的需要,散文写作时,可以对历史事实作一些适当的加工,合理的构思,以求文章具有更大的感染力。 )

11,根据课文内容和查找的资料,用300字左右,写一篇《葛云飞记》或《竹山门战斗》。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84285.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血染的丰碑》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