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铁骑兵》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阅读理解 时间:2023-06-25 13:00:32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铁骑兵》

本文通过写八路军的一个骑兵班在与大部队失去联系的情况下,与敌人展开游击战的传奇故事,高度赞扬了八路军战士英勇无畏的精神。

一、基础知识

1.给红色的字注音。

陨落(  )   淹没(  )  勒马(  )  脸颊(  )  惹出( 

掷弹筒(  )  捣毁(  )  老巢(  )  调到(  )  骚乱( 

2.形近字

┏陨:陨落 ┏勒:勒马   ┏颊:脸颊   ┏巢:鸟巢   ┏骚:骚动  ┏捣:捣毁

┗埙:土埙 ┗勤:勤劳   ┗浃:浃背   ┗窠:鸟窠   ┗搔:抓搔  ┗岛:岛屿

3.词语解释


【重阳】指农历九月初九日

【汉奸】原指汉族的败类,后泛指投靠侵略者、出卖国家民族利益的中华民族败类。这里就是后一个意思。

【陨落】这里指星体从高空落下。

【扫荡】原指用武力或其他手段肃清敌人。这里指日寇在中国沦陷区实行的三光(烧光、抢光、杀光)政策。

【毫不迟疑】一点都不犹豫。

【没】这里指河里的水漫过。

【骚乱】骚动、混乱。

【掷】扔、投。


4.文学常识

杨朔(19131968),现代作家,原名________,山东蓬莱人。抗美援朝时期,写出长篇小说《_________》;一九五六年以后,杨朔主要从事外事工作,同时致力于_____________的创作。重要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收在《___________》里。

【参考答案】

1 yǔn  m    l    ji   zh  dǎo  cho  dio  sāo

4.杨毓瑨  《三千里江山》  散文 《雪浪花》 《樱花雨》 《荔枝蜜》 《茶花赋》 《海市》 

  《泰山极顶》  《杨朔散文选》

二、课文学习 

1.你知道本文为什么要以 铁骑兵 为标题吗?

【明确】 骑兵是指在抗日战争中与大部队失去联系的八路军的一个骑兵班。字是指这个骑兵班在敌境中显示出来的勇敢机智无私无畏的革 命精神。铁骑兵是指能战胜任何艰难险阻,攻无不胜、神出鬼没的骑兵。

2.文章开头写道:一过雁门关,气候显然不同了,重阳前后,天上就飘起大雪来。这里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 这里的景物描写为下文设置了悬念,埋下了伏笔,同时也突出了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精神。

3.八路军的一个骑兵班,竟能打乱敌人的军事部署,迫使日寇停止了扫荡,请你说说这是为什么?(请从敌我两方面加以分析)

【明确】

从我方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敌方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

从我方看:首先是战士们怀有坚定的革 命信念,具有英勇无畏的革 命精神,因此,即使掉队了也能不畏艰苦、坚持战斗;又因为战士们不仅勇敢而且机智,所以能巧妙地甩开了追击的敌人,转战敌后,在特殊情况下能正确分析形势,做出果断决定,用游击战术袭扰敌人。其次是离不开人民的支持,这一点从课文中农民的热情可见一斑。

从敌方看:深陷在中华民族解放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的日本侵略军,虽然貌似强大但本质上是虚弱的,可谓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所以,骑兵们的一排马枪就叫敌人吓破了胆,不得不停止扫荡

4.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明确】离开大队的骑兵的行踪。

5.当农民回答这是包头,城墙就在那边山脚下时,骑兵们为什么都不觉叫出声来?当得知前边这条河是水流湍急的黄河时,骑兵们为什么一齐惊得了一声,随后不觉大笑起来?

【明确】骑兵们都不觉叫了起来是因为他们为了跳出敌人的合击圈竟跑到了敌人的老巢包头来了,感到非常惊讶。当听到河水很急,连一根鹅毛掉下去也会旋到水底下去时,着实令他们吃惊不小,差一点就要全军覆没。随后大笑是因为幸亏班长及时勒转马头,才幸免于难,不觉会心一笑。

6.重难点句子诠释

1)星星脱离轨道,就会陨落,八路军掉队了,却能主动打游击。

【明确】本句用星星脱离轨道就会陨落反衬八路军战士掉队了却能主动打游击。突出了八路军战士不畏艰苦、英勇无畏的精神。

2)农民热情地回答他们说:这是包头啊!城墙就在那边山脚下

【明确】本句热情一词体现了八路军能寻到大队离不开农民的支持。

7.你认为这些骑兵战士身上具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明确】坚定的信念,英勇无畏的革 命精神。(意思对即可)

8.对文章结构的理解

【明确】

1)全文结构:总

(2)文章结构图

(3)段落分析

1)①~②段,设置悬念:一个班的八路军骑兵在战斗中被敌人的装甲车隔断后,他们将遇到哪些危险?他们能否找到大部队?

2)③~⑩段,八路军骑兵在敌后的游击活动。

3)⑾段,他们平安转回根据地,找到了大队。

本文结构精巧主要表现在作者巧设悬念。一天,他们跑到二更天听到远处有一片吵叫,仔细一听却是河水的声音。河面看起来不过半里来宽,没想到水好深。隔着河有几点火光像是村落,到山顶一看却是一座城。班长吩咐朝城里放枪,惹得敌人慌忙应战。直到最后解开悬念,铁骑兵已到了包头地界,遇到的那条河是黄河。最后一个骑兵班竟能打乱敌人的军事部署,迫使日寇停止了扫荡

三、深入探究

1.对文章写作特点的理解

(1)在叙述、描写中融入作者的感情,感情深沉、真挚。

(2)语言朴质,如话家常,把战争写得如诗如画,富于乐观、亲切的气息。

(3)文字优美,词语运用恰当。

(4)线索分明,中心突出。

(5)写作借鉴:学习本文用设置悬念引领读者、吸引读者的写作方法。

2.对文章精妙的结构和巧妙的情节布局理解

文章采用人们喜闻乐见的顺序结构形式,开头让骑兵陷入困境,结尾又用带有奇特色彩的巧合解决困境,构成一个喜剧性的结局。结尾的这个巧合是极富匠心的。从表面看,这个结局看似离奇,有些歪打正着,然而在其偶然之中包含着必然性。文章用大量篇幅展示了骑兵战胜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神奇力量,还有什么样的敌人不能战胜呢?从而表达了坚定的必胜信念,讴歌了战士们英勇无畏的革 命精神。这样,就由叙述一个骑兵班的单纯故事,升华到整个革 命战争及建设时期,人民大众身上蕴藏的伟大力量。同时,作品在各部分采用了电影镜头剪辑组接的形式,联合起来构成一幅展现战士风采的画卷,使结构简洁精美。在情节设置上,文章虽不长,却悬念横生,扣人心弦。文章一开篇就设置了悬念:一个班的八路军骑兵在战斗中被敌人的装甲车隔断后,离开大队,单独活动。在恶劣的天气和险恶的环境中,将遇到哪些危险?能否找到大部队?在种种悬念误会中展开故事,展示了八路军的风采。第二,文章采用了电影镜头剪贴式结构,各部分自成一个有意境的镜头,连起来又成为一幅完整集中的画面,值得借鉴。

3.对本文人物的分析

文中描写最鲜明突出的人物就是班长。先写他的外貌班长是个矮汉子,左腮有一条刀伤,弯弯的,像是月牙。班长的脸颊抽动着,月牙形的刀伤也像活了似的动起来。文中突出了月牙形的刀伤,写出一位身经百战的军人的形象,脸上的刀伤是他英勇杀敌的见证。来到河边他竟不迟疑,第一个鞭着马走下河去,表现了他身先士卒,当感到水越走越深,越走越急,他当机立断勒转马头退到岸上。避免了遭受灭顶之灾。当闯来闯去总是敌人的地方时,他灵机一动吩咐朝城里放了一排马枪,竟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结果。可以看出班长是个很机智的人。全文只三言两语就把人物描写得栩栩如生,极富个性,一个勇敢、机智、果断的抗日英勇形象呼之欲出。

四、迁移训练

课内阅读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后面练习。

1星星脱离轨道,就会陨落,八路军掉队了,却能主动打游击。这个比较有什么作用呢?

2他们来到河边,星光底下,看见河面不过半里来宽,隔河有几点火光,像是村落。一句中的星光底下可否删去?

3.当骑兵们知道前边的是黄河时,为什么一齐惊得了一声?

【参考答案】

课内阅读

1.突出八路军的不同一般和顽强的战斗力。

2.不能删去。星光底下突出了当时的实际情况,为班长他们分不清是什么河作了交代。

3.因为他们夜里分不清,差一点夜渡黄河,惹出麻烦事。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69897.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铁骑兵》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