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芙蕖》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阅读理解 时间:2023-06-21 17:01:34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芙蕖》练习
  
  一、基础知识
    1、根据拼音补全词语。
  (1)芙q【】之可人
    (2)群pā【】当令时
    (3)自夏c【】秋
    (4)与翠叶并qng【】
    (5)荷花之异f【】
    (6)互芬齿ji【】
    (7)di【】至hndn【】成花
  2.辨析下列多义词的含义。
    (1)事
    A.其事不一而足
    B.在花为分内之事
    (2)备
    A.请备述之
    B.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3)实
    A.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
    B.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
    (4)秋
    A.后先相继,自夏徂秋
    B.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
    (5)可
    A.芙蕖之可人
    B.学不可以已
  3.下面每个句子都有三种译文,请选出最合适的一种。
    (1)先享无穷逸致矣。()
    A.先享受无穷的闲适情趣了。
    B.先享受无穷无尽的情趣了。
    C.先享受没有穷尽的情趣了。
    (2)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
    A.丸这之前之后都属于无人观赏的了。
    B.花开之前和花开之后都无人过问了。
    C.在这以前以后都属于无人过问的时候了。
  4.把下面一段文字译成现代汉语。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5.说说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2)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
    (3)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
    (4)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
  二、课文理解
    1.填空。
    从说明对象来看,本文是一篇【】的说明文,从表现方法来看,是篇【】的说明文。
    2.阅读课文,填写下表。
    说明主旨:芙蕖之可人
    使用材料:
    1
    2
    3
    4
    说明顺序:
    3.说明事物要有重点。课文详细说明了什么?为什么要详写?
    4.本文采用说明、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相结合的写法,试简要分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三、语段精读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1.引用原文概括这段文字的说明中心。
    2.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请列出表明说明顺序的短语。
    3.这段文字运用了对比的说明方法。试说明之。
  四、延伸训练
    阅读《爱莲说》,回答后面的问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本文为什么说莲,花之君子者也?
    2.本文和《芙蕖》在文体及主题上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根据拼音补全词语。
  答:
    (1)芙q【蕖】之可人
    (2)群pā【葩】当令时
    (3)自夏c【徂】秋
    (4)与翠叶并qng【擎】
    (5)荷花之异f【馥】
    (6)互芬齿ji【颊】
    (7)di【迨】至hndn【菡萏】成花
  2.辨析下列多义词的含义。
   答:
    (1)事
    A.其事(情形)不一而足
    B.在花为分内之事(事情)
    (2)备
    A.请备(详细)述之
    B.又备(预备)经年裹物之用
    (3)实
    A.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果实)
    B.有五谷之实(实效)而不有其名
    (4)秋
    A.后先相继,自夏徂秋(秋季)
    B.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季节)矣
    (5)可
    A.芙蕖之可(适合)人
    B.学不可(能够)以已
    3.下面每个句子都有三种译文,请选出最合适的一种。
    (1)先享无穷逸致矣。(A)
    A.先享受无穷的闲适情趣了。
    B.先享受无穷无尽的情趣了。
    C.先享受没有穷尽的情趣了。
    (2)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C)
    A.在这之前之后都属于无人观赏的了。
    B.花开之前和花开之后都无人过问了。
    C.在这以前以后都属于无人过问的时候了。
  4.把下面一段文字译成现代汉语。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答:这样看来,芙蕖这种东西,没有一时一刻不适于观赏,没有那部分那一点不供家常日用。(它)有五谷的实质而不占有五谷的名义,集中百花的长处而除去它们的短处。种植的利益难道有比它还大的吗?
    5.说说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顶针)
    (2)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对偶)
    (3)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拟人)
    (4)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比喻)
  二、课文理解
    1.填空。
    从说明对象来看,本文是一篇【介绍事物】的说明文,从表现方法来看,是篇【文艺性】的说明文。
    2.阅读课文,填写下表(表略)。
    说明主旨:芙蕖之可人
    使用材料:
    1可目
    2可鼻
    适耳目之观
    3可口
    4可用
    备家常之用
    说明顺序:由观赏到实用,有主到次。
    3.说明事物要有重点。课文详细说明了什么?为什么要详写?
    (略)
    4.本文采用说明、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相结合的写法,试简要分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略)


  三、语段精读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1.引用原文概括这段文字的说明中心。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2.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请列出表明说明顺序的短语。
    时间顺序。
    自荷钱出水之日、及其茎叶既生、迨至菡萏成花、乃复蒂下生蓬。
    3.这段文字运用了对比的说明方法。试说明之。
    把群葩与芙蕖对比,说明芙蕖的观赏期长。


  四、延伸训练
    阅读《爱莲说》,回答后面的问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本文为什么说莲,花之君子者也?
  答:因为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具有高洁的气质。
    2.本文和《芙蕖》在文体及主题上有何不同?
  答:前者是托物抒情的散文,后者是说明性的散文。前者是借助莲来寄托自己高洁的志趣,后者是为了说明芙蕖的观赏价值及实用价值。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68713.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芙蕖》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