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汉学家叶嘉莹》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阅读理解 时间:2023-04-03 17:01:14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汉学家叶嘉莹

上官云

5月10日,海内外各界人士齐聚天津南开大学,共贺叶嘉莹先生九十华诞。温家宝致信祝贺,称先生七十年来孕育桃李,从事研究,为传播中国丈化作出重头贡献。在致答谢词时叶先生说:如果人有来生,我还愿做一个教师,我仍然要教古典诗词。她是当今世界最负盛名的汉学家之一,著作等身,精研古诗词,培养无数学生,被称为大师的老师。

1924年,叶嘉莹出生在旧北京一个传统世家,1924年,叶嘉莹生于旧北京一个传统世家,那时的叶家奉行儒学,格守礼仪。闲

暇时,父亲与伯父会声情并茂吟诵古诗;一母亲与伯母也会各执一册诗词双及研读。受此环境熏陶,叶嘉莹开蒙很早,六七岁便诵读《论语》,十几岁能写格律诗词.1941年,

她考入北平辅仁大学国文系,师从诗词名家顾随,打下深厚的古典诗词功底。

她容貌端丽,天资聪颖,是典型的民国闰秀。直到今天,叶嘉莹仍然打扮得十分齐整:留着纤长指甲、佩戴粉边眼镜,仪态优推。或许是出于大然的气质,辅仁读书期间几乎没有人敢随便跟她讲话,直到毕业时同学道别,我才听说有男同学编排我孤芳自赏我行我素。很多人说我爱情诗讲的那么好,长的又不难看,但事实上,我真地没有感情方面的经验。

叶嘉莹的一生几乎与中国近现代史同步,她也经历了那个时代的幸与不幸:1937年扰战爆发,父亲随公司迁往后方,杳无音讯;17岁刚刚考取辅仁大学,母亲因病去世;24岁婚后随丈夫迁至台湾,.透遇白色恐怖入狱在屡次磨难中,叶嘉莹丢掉了衣服、行李,却始终贴身携带恩师顾随的授课笔记。因为我知道那些东西的价值。天地之间,除了这些笔记,再也没有记录老师讲课的东西,是他把诗丰富关好的生命传达出来,所以,拼尽一切,我也要把这些东西带出来。在恩师影响下,对古诗、古典文化的热爱与研究一直伴随叶嘉莹的生活,包括白色恐怖时期。放出去后我没有工作,甚至没有桌子床擂,先生仍在监狱,身边带着吃奶的孩子。我放弃研究还是没有放弃过?叶嘉莹自问自答,怅然叹息,或许当时我内心仍然热爱着我的古诗,但在生活中不得不暂时放弃了。生活非常困苦,但是我还会

背诗啊。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叶嘉莹远赴哈佛教授中国古典诗词,并与人合作做古诗词研究。那段时光,让她受益匪浅的是哈佛大学图书馆丰富的藏书。我的办公室就在图书馆楼上二与我合作的美国教授为我提供很多方便,他告诉图书馆的人:你们五点钟闭馆,但是叶先生可以一个人留在里面看书。为了尽可能节约时间,她每天很早起床,一杯咖啡、两片面包做个三明治,带到图书馆算作午餐,然后去馆外的推车买个三明治当晚餐,一直工作到天黑。

叶嘉莹逐渐在古诗词领城取得成就,于1990年被授予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称号,她是加拿大皇家学会有史以来唯一的中国古典文学院士。2008年,还荣获了首届中华诗词终身成就奖。单看文学领城的成就,很难把这位学者跟柴米油盐联系起来,而她将二者平衡得很好。虽然投入诗歌会忘记一切,但她一直挂在嘴边的话是:我不会因为能够读一点书就骄傲,在家里,媳妇儿就是媳妇儿。在北美教书时,为了节约开支,她算计租

房地点:要离教书的学校近、离女儿学校近、离莱场近。我白天带了三明治上班,背着大书包下班先到莱场,抱着一堆纸袋子里的菜回家,洗菜切菜,洗米做饭,包括吸尘扫地都是我来做。这样的生活,她过了几十年。在台湾,女儿刚出生,她甚至会亲手洗涮尿布。在外甥眼里,舅妈就是洗碗做饭、伸手掏水沟的居家媳妇。直到他去加拿大,才知道这位常常蹲着洗尿片的女人竟然是大学教授。

事实上,就算我一直教书,我也不是好为人师。她说,我的好是好为人

弟子。我喜欢学习。除了教书以外,虽然很忙,我仍然去听外文系的诗歌或诗歌理论的课程,我是下了工夫去学习的。此前一直两地奔波讲课的她说,回想我这一生,实在是幸运的。现在南开就是我的家,我的根就是在中国!

(节选自2022年11月6日中新社刊文,有州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材料第一段写温家宝致信祝贺,既强调了叶嘉莹在传播中国文化方面所做的重

要贡献,也从侧面衬托出叶嘉莹在海内外的影响力。

B. 1941年,17岁的叶嘉莹考人北平辅仁大学国文系,出于天然的气质,叶嘉莹

孤芳自赏我行我素,几乎没人敢随便跟她讲话。

C.叶嘉莹屡经磨难,衣服、行李被丢掉了,却始终贴身携带恩师顾随有关诗词的

授课笔记,充分表现出叶嘉莹的感恩情怀和诚信品质.

D.白色恐怖时,叶嘉莹被从监狱放出后没有工作,先生仍在监狱,她身边又带

着孩子,生活的压力让她不得不放弃了古诗词研究事业。

E.材料末尾处叶嘉莹说我的根就是在中国!这句话既表现了叶嘉莹的故土情

结,也饱含着她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及对祖国的深情与热爱。

(2) 叶嘉莹在古典诗词界被称为大师的老师,请结合材料简要概述她在古典诗词领

域取得成就的原因。(6分)

(3) 叶嘉莹是当今世界最负盛名的汉学家之一,但材料第八段却从柴米油盐的角

度,展现其媳妇的一面,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这样安排的作用。(6分)

(4) 九十高龄的叶嘉莹在致答谢词时说:如果人有来生,我还愿做一个教师,我仍然

要教古典诗词。你对这句话有什么理解?请结合材料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8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2、⑴ A,3分;E,2分;D,1分;B、 C不得分。

(解析:B项与原文不符,注意原文中或许和编排两处信息;C 项并没有表现出叶嘉莹的诚信品质;D项不得不放弃的表述不严谨,注意原文中包括白色恐怖时期中包括一词强调的范围及原文不得不暂时放弃中暂时一词的限定。)

⑵ 以下五点答出任意三点即得满分。其中每点概括1分,举例1分。

①家庭环境的熏陶。叶家奉行儒家,恪守礼仪,受父辈影响,从小就涉猎古典诗词;

②诗词名家的影响。师从诗词名家顾随先生,打下深厚的古典诗词功底,从此爱上古诗词;

③对古诗词研究事业的热爱和执着。七十年来,虽历经磨难,仍执着于古诗研究及教育事业,即使在生活艰难的白色恐怖时期,也从未放弃对古诗词的热爱;

④勤奋学习,不断充实自我。哈佛图书馆看书,每天早起床,就餐简单,一直工作到天黑;

⑤好为人弟子的(或:谦虚的)为学态度。喜欢学习,学习专业外的课程,博学众长,提升自我。

⑶ 以下三点每点2分。其中每点术语1分,阐述1分。

①使传主形象更丰满、真实。堪称大家的叶嘉莹,也有普通媳妇生活化的一面,人物形象更加真实。

②使作品意蕴(内容)更丰富、主题更突出。多个角度刻画人物个性,一方面表现了叶嘉莹事业方面的成绩,也表现了生活方面的特点;她生活的普通,突出了她在传播中国文化方面所做的重要贡献。

③更能打动读者。写叶嘉莹柴米油盐的一面,表现了叶嘉莹作为普通女人的持家和不易,从又一侧面凸显其人格魅力,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艺术感染力。

⑷ 这句话充分表现了叶嘉莹对毕生从事的古典诗词研究及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同时也表现了她在该领域获得巨大荣誉而无愧于自己选择的欣慰。(亮明观点2分)

①叶嘉莹毕生热爱并执着于古诗词研究事业。七十年来,她一边研究,一边教书,虽历经磨难(甚至在生活艰难的白色恐怖时期),也从未放弃对古诗词研究事业的热爱。她远赴美国,教授古典,潜心研究,执着于传播中国文化。(结合材料论述一2分)

②叶嘉莹在古诗词领域获得巨大荣誉,她无愧于自己的选择。她是当今世界最负盛名的汉学家之一。她著作等身,精研古诗词,培养无数学生,被称为大师的老师。被授予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称号,还荣获首届中华诗词终身成就奖。(结合材料论述二2分)

③任何人要想做到对自己所选择事业无怨无悔,就必须对它充满热爱,并且执着的做好它。正是这份热爱和执着,推动着我们不畏困难,不断前进,创造成绩,直到成功。如此我们才能像叶嘉莹一样无愧于自己的选择。(联系实际论述2分)(观点阐发合理即可,不必拘泥于答案。)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45830.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汉学家叶嘉莹》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