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2分)
观鱼说
余读书朱氏西斋,左苑而右渠。书稍辍凭槛注目焉。
方天不雨,水涸可越,鱼皆徙而去之。其不及徙者,戢戢泥沙中,蹙鳞损介,日就于殆,将为乌鸢之所啄,蝼蚁之所噬,孰有援而活之者?余观之戚焉而悲。
及春夏之交,淫雨弥月不止,百川暴溢,浩平如云,不见涯溪。渠亦潴而为大泽矣。于是大小鱼毕萃。洋洋焉而泳,喁喁然而噞,有戏而唼者,有触而跃者,有惊而逝者。往来无时,隐见无方。余观之又欢焉而悦,乃为之叹曰:
噫嘻!天下之物各有所依,而鱼之所依者水也。昔之局而戚者,失所依也;今之纵而逝者,得所依也。苟得所依,其乐如是,矧①风雷乘洪涛而上龙门者当何如哉!
以鱼之一物验天下之物,使各得所依,相生相保,其乐奚啻鱼之纵于水也!天下之物,各得其所
依,相生相保,亦若鱼焉。则余之悦于心而无憾者亦不止于观此为足也。所惧不得如鱼之得所依,嗷嗷焉有泥沙之困而日就于殆,乌得不重余之戚乎?
故为之说。
【注释】①矧:况且。
22.“说”是古代一种文体,请写出高中课本中相同文体的篇名《 》。(1分)
23.“余之悦于心而无憾者亦不止于观此为足也”这句话,作者要强调的是什么?选出正确的一项( )。(2分)
A.眼前的这些并不能使自己真正满足。
B.眼前的这些让自己快乐而没有遗憾。
C.眼前的这些景象够多了不要再看了。
D.自己看了足够多的景象而没有遗憾。
24.文中描绘了两幅图,一幅是鱼儿在(1)环境中(2)的情状;另一幅是鱼儿在(3)环境中(4)的情状。(4分)
25.作者在文末抒发了“重余之戚”的感慨,产生这种感慨的原因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26.联系全文,谈谈本文命名为“观鱼说”的理由。(3分)
参考答案:
22.(1分)《师说》 23. (2分)A 24.(4分)水涸(1分),日趋于衰竭(或日就于殆)(1分);淫雨(1分),跃动悠游(1分) 25.(2分)现实生活中,人们不能如鱼一样得到所依靠的,嗷嗷地叫着有如在泥沙的围困中一天天接近死亡。 26.(3分)一方面作者不只是记叙描写观鱼,而是由此引发感受议论,阐述了“天下之物,各得其所依,相生相保”的道理(2分);另一方面作者选择“说”这种文体,正好适合自己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的需要。(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