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听听那冷雨 阅读答案

阅读理解 时间:2024-10-30 05:22:55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⑴惊蛰一过,春寒加剧。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连在梦里,也似乎有把伞撑着。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这种感觉,不知道是不是从安东尼奥尼那里来的。不过那—块土地是久违了,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纪,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十五年,一切都断了,只有气候,只有气象报告还牵连在一起,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弥天卷来,这种酷冷吾与古大陆分担。不能扑进她怀里,被她的裙边扫一扫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吧。

⑵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太初有字,于是汉族的心灵他祖先的回忆和希望便有了寄托。譬如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淅沥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视觉上的这种美感,岂是什么rain也好pluie也好所能满足?翻开一部《辞源》或《辞海》,金木水火土,各成世界,而一入“雨”部,古神州的天颜千变万化,便悉在望中,美丽的霜雪云霞,骇人的雷电霹雹,展露的无非是神的好脾气与坏脾气,气象台百读不厌门外汉百思不解的百科全书。

⑶雨打在树上和瓦上,韵律都清脆可听。尤其是铿铿敲在屋瓦上,那古老的音乐,属于中国。王禹的黄冈,破如椽的大竹为屋瓦。据说住在竹楼上面,急雨声如瀑布,密雪声比碎玉,而无论鼓琴,咏诗,下棋,投壶,共鸣的效果都特别好。这样岂不像住在竹和筒里面,任何细脆的声响,怕都会加倍夸大,反而令人耳朵过敏吧。

⑷雨天的屋瓦,浮漾湿湿的流光,灰而温柔,迎光则微明,背光则幽黯,对于视觉,是一种低沉的安慰。至于雨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由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夹着一股股的细流沿瓦槽与屋檐潺潺泻下,各种敲击音与滑音密织成网,谁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轮。“下雨了”,温柔的灰美人来了,她冰冰的纤手在屋顶拂弄着无数的黑键啊灰键,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黄昏。

⑸在古老的大陆上,千屋万户是如此。二十多年前,初来这岛上,日式的瓦屋亦是如此。先是天黯了下来,城市像罩在一块巨幅的毛玻璃里,阴影在户内延长复加深。然后凉凉的水意弥漫在空间,风自每一个角落里旋起,感觉得到,每一个屋顶上呼吸沉重都覆着灰云。雨来了,最轻的敲打乐敲打这城市。苍茫的屋顶,远远近近,一张张敲过去,古老的琴,那细细密密的节奏,单调里自有一种柔婉与亲切,滴滴点点滴滴,似幻似真,若孩时在摇篮里,一曲耳熟的童谣摇摇欲睡,母亲吟哦鼻音与喉音。或是在江南的泽国水乡,一大筐绿油油的桑叶被啮于千百头蚕,细细琐琐屑屑,口器与口器咀咀嚼嚼。雨来了,雨来的时候瓦这么说,一片瓦说千亿片瓦说,说轻轻地奏吧沉沉地弹,徐徐地叩吧挞挞地打,间间歇歇敲一个雨季,即兴演奏从惊蛰到清明,在零落的坟上冷冷奏挽歌,一片瓦吟千亿片瓦吟。

⑹在旧式的古屋里听雨,春雨绵绵听到秋雨潇潇,从少年听到中年,听听那冷雨。雨是一种单调而耐听的音乐是室内乐是室外乐,户内听听,户外听听,冷冷,那音乐。雨是一种回忆的音乐,听听那冷雨,回忆江南的雨下得满地是江湖下在桥上和船上,也下在四川在秧田和蛙塘,—下肥了嘉陵江下湿布谷咕咕的啼声,雨是潮潮润润的音乐下在渴望的唇上,舔舔那冷雨。

⑺因为雨是最最原始的敲打乐从记忆的彼端敲起。瓦是最最低沉的乐器灰蒙蒙的温柔覆盖着听雨的人,瓦是音乐的雨伞撑起。但不久公寓的时代来临,台北你怎么一下子长高了,瓦的音乐竟成了绝响。千片万片的瓦翩翩,美丽的灰蝴蝶纷纷飞走,飞入历史的记忆。现在雨下下来下在水泥的屋顶和墙上,没有音韵的雨季。树也砍光了,那月桂,那枫树,柳树和擎天的巨椰,雨来的时候不再有丛叶嘈嘈切切,闪动湿湿的绿光迎接。鸟声减了啾啾,蛙声沉了咯咯,秋天的虫吟也减了唧唧。七十年代的台北不需要这些,一个乐队接一个乐队便遣散尽了。要听鸡叫,只有去诗经的韵里找。现在只剩下一张黑白片,黑白的默片。

⑻大多数的雨伞想不会为约会张开。上班下班,上学放学,菜市来回的途中。现实的伞,灰色的星期三。握着雨伞。他听那冷雨打在伞上。索性更冷一些就好了,他想。索性把湿湿的灰雨冻成干干爽爽的白雨,六角形的结晶体在无风的空中回回旋旋地降下来。等须眉和肩头白尽时,伸手一拂就落了。二十五年,没有受故乡白雨的祝福,或许发上下一点白霜是一种变相的自我补偿吧。一位英雄,经得起多少次雨季?他的额头是水成岩削成还是火成岩?他的心底究竟有多厚的苔藓?厦门街的雨巷走了二十年与记忆等长,—座无瓦的公寓在巷底等他,一盏灯在楼上的雨窗子里,等他回去,向晚餐后的沉思冥想去整理青苔深深的记忆。

⑼前尘隔海。古屋不再。听听那冷雨。

【小题1】根据要求,赏析文中划线句子。

(1)“譬如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淅沥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请从语言特点的角度赏析这一句,并说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4分)

(2)“滴滴点点滴滴,似幻似真,若孩时在摇篮里,一曲耳熟的童谣摇摇欲睡,母亲吟哦鼻音与喉音。”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一句的表达效果。(4分)

【小题2】“听雨”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作者想借此表达什么主题?请简析。(6分)

答案:

【小题1】这句运用叠词(1分),表现了雨的形态、气势、声音(1分),同时叠词具有音韵之美,读来自有节奏感(1分),表达了作者对雨的喜爱之情以及对中华文字的喜爱、引之为傲的心情(1分)。

(2)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听雨的感受比作听到母亲哼唱催眠童谣(1分),形象生动地表现出雨的节奏细细密密,听雨的感受柔婉亲切。(2分)

【小题2】文章从雨季入手,以听雨(清明时节的雨)为主线(2分),将横的地域感(从台湾,到大陆)、纵的历史感(从太初有字,到亡宋之痛,到公寓时代)交织成一个形象密集、书写瑰丽、情切意浓的美的境界。(2分)不管岁月的漂泊带给人们多少的沧桑,但那种家国之思却永远都不会改变。(2分) 答案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先判断文中两处画线句子所采用的艺术手法。题干说得比较明确,这一点一定要注意。第一句,要求从语言特点的角度赏析,从句子中看,叠词的使用比较明显。因此手法就可以容易判断,然后结合叠词的修辞效果来分析情感就可以了。第二句要求从修辞的角度来赏析,画线句子是描写听雨时的感受,句中有“若”这一比喻词,可见从修辞手法上看,本句是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至于表达效果,应结合比喻的修辞功能来考虑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表现力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

点评:赏析类题目,一般有自己的答题模式。首先是“析”,即分析所给句子或内容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并作出具体的解说;然后是“赏”,即分析所采用的艺术手法的表达效果。表述效果的分析,常用常用是从两个方面,即语境义和情感义。

【小题2】试题分析:作用类题一般从内容与结构两个层面来答题。作者通过听雨,将台湾与大陆、在太初有字与亡宋之痛交织成一美的境界。听雨既是文章的线索,又是文章的主线,并借此来表达不管岁月的漂泊带给人们多少的沧桑,但那种家国之思却永远都不会改变的主题。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

点评:文章结构是指对材料的组织和安排的方法,它是思路外在形式的表现。结构的内容包括线索、段落、层次、开头、过渡、照应、结尾等。文章中问题的提出、探究和解决,人物的成长和变化,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事物的表现和本质特征等,都会反映在文章的结构中。文章的过渡、伏笔、照应等反映事物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文章的详略反映了客观事物中各种矛盾的主次方面。分析文章结构的过程中,就可以探究组成文章的各种材料之间的关系,探究材料反映出的思想。

TAG标签: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256411.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听听那冷雨 阅读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