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鱼我所欲也阅读及答案

阅读理解 时间:2024-10-27 22:50:37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此之谓失其本心。

1.选出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故患有所不辟也。

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D.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①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 ②万钟于我何加焉!( )

③贤者能勿丧耳( ) ④此之谓失其本心( )

3.下列“而”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

A.舍鱼而取熊掌也 B.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C.乡为身死而不受 D.呼尔而与之

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5.简答: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该句中的“是心”是指什么?

②“此之谓失其本心。”该句中的“此”指什么?

③“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作者特意交代这一句的意图是什么?

④“鱼与“熊掌”在文中分别比喻什么?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的目的是什么?

6.联系实际,简要评说孟子所主张的“义”。

(二)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 ①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②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在括号里应填入的原文是:

2.这段文字的论证过程可分为几个层次?请用“‖”在原文上划分层次。

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联系上文来看,是指 ,它跟下文中提到的 前后呼应,反映了孟子关于 的主张。

4.这段文字从论证方法的角度分析,主要是采用 和 的论证方法。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这句的译文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使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可以得到生命的办法有什么不能用呢?

B.如果人们喜爱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什么不可以使用呢?

C.如果使人喜爱的不可能超过生命,那么凡是据此得以生存的东西什么不可以用呢?

D.如果使得人们想得到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可以得到生命的办法,什么不能做呢?

(三)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苟得: 

(2)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 辟:

(3)乡为身死而不受。乡: 

(4)是亦不可以已乎?已: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3.简答题。

从全文看,本文先后运用了 论证和 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生活中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根据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加以简要阐述。(要求:举例典型,叙议结合)(5分)

4.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3分)

(四)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此之谓失其本心。

1.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3分) ( )

A.令:今为宫室之美 今天下三分

B.与:呼尔而手之 所识贫乏者得我与

C.已: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历三世

D.为:乡为身死而不受 或异二者之为

2.选出词义不同的一项。(3分) ( )

A.此:此之谓失其本心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B.生:得之则生 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C.是:是亦不可以已乎 由是先主遂诣亮

D.身:乡为身死而不受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

3.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①乞人不屑( ) ②于我何加( )③失其本心( ) ④行道之人( )

4.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所识贫乏者得我与?

②乡为身死而不受

5.文中举例论证运用的一个成语典故是_____________。(3分)

6.这一段文字所证明的全文的中心论点是(3分)

(五)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故患有所不辟也( ) ⑵所恶有甚于死者( )

2.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本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所谓失其本心”中“本心”具体指什么?这与“舍生取义”有何联系?

4.下列①②两题,难度各异,分值不等,请依据自己的兴趣任选一题作答。如两题都答,则只评第①题。

①结合现实生活,给本文补充两个论据。

论据一:

论据二:

②孟子提倡的 “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于这些,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

《鱼我所欲也》答案

(一)1.C

2.①用脚践踏②古代的一种量器③丢掉、遗失④天性、天良

3.B

4.①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吃),(这样做就连)过路的人都不会接受。②如果是高官厚禄,就不讲礼义而接受它,这高官厚禄对我又有什么益处呢?

5.①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②指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及“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③强调人生本来就有羞耻心,这是一种善心,可以帮助人们在“义”与“不义”之间作出正确的选择。但有的人却因经不起利欲的诱惑,丧失了这种善心,干出见利忘义的事;而那些敢于坚守正义的“贤者”,只不过是能够自觉保护和发扬这种固有的善心罢了。④“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其目的是引出舍生取义的命题,同时暗含“生”与“义”孰轻孰重的关系。

6.提示:孟子所说的“义”有其特定的阶级标准,但在中国历史进程中,这一道德范畴经过人们的充实与阐发,已经超过儒家的思想范围,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人格。

(二)1.略

2.第一层:"火至“舍生而取义者也”;第二层:到“所恶有丛于死者”;第三层最后一句。

3.。人固有的“善性” 本心 人性本善

4.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5.B

(三)(一)1.(1)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缺少“苟且偷生”不得分)。

(2)祸患,灾难;“辟”通“避”,躲避。

(3)“乡”通“向”,从前。

(4)停止,放弃。

2.(1)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

(2)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3)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3.道理 举例 答案示例: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来入侵,失败被

俘后,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他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献身的精神是永远值得后人学习的。(共2分,举例典型1分,叙议结合1分,列举其他,如抗“非典”英雄等的典型事例,大意正确即可得分。)

4.答案示例: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只要是孟子有哲理的名言均可。)

(四)1.A

2.D

3.①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②有什么益处 ③天性、天良 ④过路

4.①妇识的穷人感激我吗? ②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

5.嗟来之自

6.舍生而取义(或义重于生)

(五)1.⑴同“避”,躲避 ⑶比

2.舍生取义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本心”具体指“羞恶之心”,“义”产生于“羞恶之心”,有“羞恶之心”才会按“义”的原则行事,才有可能在关键时刻舍生取义。

4.①只要是符合“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的古今事例作论据都可。如闻天祥宁死也不降元,慷慨就义;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等等。②只要言之成理,观点鲜明即可。如: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当要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要在与坏人斗勇的同时还要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生命的威胁。

TAG标签: 我所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255472.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鱼我所欲也阅读及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