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阅读《昨梦录》与《桃花源记》的对比答案

阅读理解 时间:2024-05-23 06:11:17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阅读《昨梦录》与《桃花源记》的对比答案(通用2篇)

阅读《昨梦录》与《桃花源记》的对比答案 篇1

  一直以来,现代文阅读都是高考语文试卷的重点内容,占分高、难度大,是考生得分的重点,同时也是考生失分的瓶颈。为提高大家的阅读能力,现第一范文网小编整理了《昨梦录》与《桃花源记》对比阅读答案,以供同学们练习、反思和感悟,希望对你有帮助。

  《昨梦录》与《桃花源记》对比阅读答案

  桃花源记(选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穴中人语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枲(xǐ,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选自南宋 康与之《昨梦录》

  9.第一段选文的作者是 朝代的诗人 。(1分)

  10.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麻枲之属

  11.第一段选文的开头描写了桃花源外的自然美景,请你就这部分内容写几句评注性的文字。(3分)

  12.第一段选文中的“渔人”没有留在桃花源,最终是离开了。那么第二段选文中的“杨氏”是否要定居穴中,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来?(1分)

  13.两段选文所描绘的社会在社会面貌居民生活状态等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3分)

  14.“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请用简单的语言回答。(3分)

  《昨梦录》与《桃花源记》对比阅读答案由第一范文网网小编整理并分享,仅供参考:

  (一)9.东晋 陶渊明 (每空0.5分) 10. ①与世隔绝的地方 ② 类 (每个1分) 11.这部分景物描写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1分)为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气氛,(1分)也为桃花源的美好作铺垫。(1分) 12.是。杨谢而从之。(每问0.5分) 13.社会安定、和平(1分)人人平等,民风纯朴(1分)人们过着自由快乐、自给自足的生活。(1分)(意对即可) 14.因为“桃花源”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黑暗的现实社会的否定和批判。(每点1分,共3分)

阅读《昨梦录》与《桃花源记》的对比答案 篇2

  《昨梦录》一卷,又名《退轩笔录》,宋人笔记小说,康与之撰。《桃花源记》相信大家也不陌生。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了《昨梦录》与《桃花源记》对比阅读题,仅供各位同学参考和学习。

 桃花源记(选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穴中人语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枲(xǐ,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选自南宋·康与之《昨梦录》

 《昨梦录》与《桃花源记》阅读题目1

  9.第一段选文的作者是 朝代的诗人 。(1分)

  10.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麻枲之属

  11.第一段选文的开头描写了桃花源外的自然美景,请你就这部分内容写几句评注性的文字。(3分)

  12.第一段选文中的“渔人”没有留在桃花源,最终是离开了。那么第二段选文中的“杨氏”是否要定居穴中,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来?(1分)

  13.两段选文所描绘的社会在社会面貌居民生活状态等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3分)

  14.“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请用简单的语言回答。(3分)

 《昨梦录》与《桃花源记》阅读答案1

  (一)9.东晋 陶渊明 (每空0.5分)

  10. ①与世隔绝的地方 ② 类 (每个1分)

  11.这部分景物描写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1分)为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气氛,(1分)也为桃花源的美好作铺垫。(1分)

  12.是。杨谢而从之。(每问0.5分)

  13.社会安定、和平(1分)人人平等,民风纯朴(1分)人们过着自由快乐、自给自足的生活。(1分)(意对即可)

  14.因为“桃花源”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黑暗的现实社会的否定和批判。(每点1分,共3分)

 《昨梦录》与《桃花源记》对比阅读题目2

  10.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

  ①渔人甚异.之 ( )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③此公欲来,能容.否( ) ④杨谢.而从之 ( )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汉语。(4分)

  ①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②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

  12.简析“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句在文中的作用。(2分)

  13.(乙)文中的“ ”与(甲)文中的“鸡犬相闻”都描写了村落中动物悦耳的叫声。(2分)

  14.(甲)(乙)选文为我们描绘了人们怎样的生活图景?(3分)

 《昨梦录》与《桃花源记》对比阅读答案2

  10.①对……感到诧异②交错相通到③收留、容留⑷道谢

  11. ①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去,都拿出韭菜饭食来款待他。②只是按人口分给土地,用来耕种或者养蚕,不能从别人那里得到食物(或白吃人家的)。

  12.行文上,收简括之效,省去渔人复述山外情况的赘言。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一个发挥丰富想象力的广阔空间,国家的、民族的、个人的多少兴亡盛衰沉浮成败尽在这“一一”之中。

  13.鸡犬陶冶

  14.选文为我们描绘了人们过着与世隔绝、自给自足、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怡然自乐的生活图景。

 《昨梦录》与《桃花源记》对比阅读题目3

  9.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

  ①便要.还家 ( )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③皆.不私藏 ( ) ④麻枲之属. ( )

  10. 与“入山之大穴”中“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C.具答之

  D.辍耕之垄上

  11. (乙)文中的“ ”与(甲)文中的“ ”都描写了村落中动物悦耳的叫声。(1分)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汉语。(4分)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

  ②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

  __

  13.(甲)(乙)选文为我们描绘了人们怎样的生活图景?(2分)

  _

  _

 《昨梦录》与《桃花源记》对比阅读答案3

  9.①“要”同“邀”,邀请 ②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③都④类(4分)

  10. B(2分)

  11. 鸡犬陶冶 鸡犬相闻(2分)

  12 ①(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朝了。(“乃”、“无论”错译或漏译各扣1分,2分)

  ②只是按人口分给土地,用来耕种或者养蚕,不能从别人那里得到食物(或白吃人家的)。

  (注意关键字词的翻译,4分)(如“惟”、“以”错则各扣1分,2分)(在这儿)能享用的只有柴米鱼肉,这些一点也不缺少。

  13.选文为我们描绘了人们过着与世隔绝、自给自足、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怡然自乐的生活图景。

  附录:

 《昨梦录》译文

  老人带领姓杨的人来到一个大的山洞,鸡和狗都很悠闲和乐的样子,人民都聚集在一起住.到了一个人家,老人(对这户人家)说:“这个人想要(到你们这里)住下,能不能容留他吗?”穴中人回答说:“你既然愿意带他来到这个地方,那他一定是贤能的人.我们这里只要是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枲(枲,麻)这类东西,都不是私人所有的,是与众人共享的,所以可以住在一起。你要真的来,请不要携带金银珠宝这些珍异的东西,(人们日常)所用的只有柴米鱼肉,这里是不缺的。只是按人口分给土地,用来耕种或者养蚕,不可以从别人那里取得食物罢了。”姓杨的人道谢并且听从了他的安排。穴中人又告诫道:“你如果来晚了,山洞就封着了。”到了夜晚,姓杨的人与老人一起出来。

 《桃花源记》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 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终于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但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问桃花源路的人了。

TAG标签: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174441.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阅读《昨梦录》与《桃花源记》的对比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