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滁州西涧》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阅读理解 时间:2023-12-14 13:01:27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原文】滁州西涧
作者: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阅读训练及答案】
(1)诗中的怜、深是什么意思?
答:爱 、茂盛(茂密)

(2)诗的前两句幽草涧边生,是___景;黄鹂深树鸣是___景。 答:静、 动
(3)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历来常被作为画题。请用现代散文的语言把这幅画面描述下来。不超过50字。
答:春天的傍晚,雨急切地下着,河中的水漫了起来,一条小船孤零零地横在无人的渡口。
(4)一个急字显出______,一个自字又显出无人之境的悠闲。
答:天气变化之迅速。
(5)这首诗在情与景的关系上有何特色?试略作分析。
【解析】 诗里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诗的前两句是说:诗人独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独怜是偏爱的意思,偏爱幽草,流露着诗人恬淡的胸怀。后两句是说:傍晚下雨潮水涨得更急,郊野的渡口没有行人,一只渡船横泊河里。这雨中渡口扁舟闲横的画面,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引人思索。
【答案】 这首诗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诗人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无意居高媚时的黄鹂。郊野渡口一派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以及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6)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也有人认为运用了比兴手法。诗的前两句写自己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却无意于黄莺,表现出诗人恬淡的胸襟;而夜渡无人,水急舟横的景象里,蕴涵着一种不得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二:
(1) 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什么情感?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是哪个字?情感:_________体现情感的字是:____________。(2分)
(2)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3)人们普遍认为横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3分)
(4)这首小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1)喜爱 怜
(2)意象:春潮、 雨、 野渡、 舟自横 意境: 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创设出一种孤寂、闲适的意境 感情: 作者自甘寂寞的恬淡胸襟
(3)横字用得好,从全诗看,因在野渡且又无人,故能自横,加上诗人当时闲居两涧的境遇,自然使他偏爱这寂寞幽草,符合他当时心境(2分)。
(4)反映了诗人厌恶喧嚣,寻求宁静的政治情怀和审美心态。(2分)

三:
1.这首诗从题材上看是一首__________。(1分)
答:七言绝句
2.诗的前两句巧妙的引导读者以听觉来弥补视觉的不足,请加以具体说明。(2分)
答:黄鹂藏身于深树之中,(1分)是难以凭视觉直接看到的,(1分)只有凭听觉闻其声,才知道它的存在。(1分)
3.你以为这首诗中的那几个词体现了该诗的主调?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4分)
答:体现该诗主调的是独与幽两字。(1分)独说明作者是独子经行在荒山野渡之 间,且与末句自字前后照应,贯穿全诗。(1分)幽字,意境深远,写黄鹂的鸣声,是为了衬托环境的幽静,如鸟鸣山更幽,唐诗经常釆用这种反衬手法。(1分)俯看幽草,仰听黄鹂,这就把读者带入一个风景优美而寂静无人的野渡荒山。独与幽两字结合在一起,构成此诗的主调。(1分)

翻译赏析

《滁州西涧》原文翻译及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黄莺在幽深的树丛中啼鸣。
春潮夹带着暮雨流的湍急,惟有无人的小船横向江心。

注释
⑴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⑵独怜:唯独喜欢。幽草:幽谷里的小草。幽,一作“芳”。生:一作“行”。
⑶深树:枝叶茂密的树。深,《才调集》作“远”。树,《全唐诗》注“有本作‘处’”。
⑷春潮:春天的潮汐。
⑸野渡:郊野的渡口。横:指随意飘浮。
【作品鉴赏】
《滁州西涧》独怜”二字,感情色彩至为浓郁,是诗人别有会心的感受
这是一首写景的小诗,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诗写暮春景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是说:诗人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暮春之际,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一片青草萋萋。这里幽草,深树,透出境界的幽冷,虽然不及百花妩媚娇艳,但它们那青翠欲滴的身姿,那自甘寂寞、不肯趋时悦人的风标,与作者好静的性格相契,自然而然地赢得了诗人的喜爱。这里,“独怜”二字,感情色彩至为浓郁,是诗人别有会心的感受。它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王安石有“绿阴幽草胜花时”之句,写初夏之景,与此同一立意。首句,写静;次句,则写动。莺啼婉啭,在树丛深处间关滑动。莺啼似乎打破了刚才的沉寂和悠闲,其实在诗人静谥的心田荡起更深一层涟漪。次句前头着一“上”字,不仅仅是写客观景物的时空转移,重要的是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

《滁州西涧》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
接下来两句侧重写荒津野渡之景。景物虽异,但仍然循此情愫作展衍:“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这两句是说:到傍晚时分,春潮上涨,春雨淅沥,西涧水势顿见湍急。郊野渡口,本来就荒凉冷漠,此刻愈发难觅人踪。只有空舟随波纵横。“春潮”与“雨”之间用“带”字,好像雨是随着潮水而来,把本不相属的两种事物紧紧连在了一起,而且用一“急”字写出了潮和雨的动态。结尾句。用“无人”一说明渡口的‘“野”。二句诗所描绘的情境,未免有些荒凉,但用一“自”字,却体现着悠闲和自得。韦应物为诗好用“自”字,“自”字皆可释为“自在”“自然”之意,含有“自我欣赏”、“自我怜爱”的意蕴。“野渡”句当作如是解。舍此,便与一二句相悖谬了。这两句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寓情。
这首诗中有无寄托,所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旧注以为这首诗有政治寄托,说是写“君子在下,小人在上之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但过于穿凿附会,难以自圆其说。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诗中流露的情绪若隐若显,开篇幽草、黄莺并提时,诗人用“独怜”的字眼,寓意显然,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后两句在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中,蕴含着一种不在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虑、悲伤的情怀。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事情,而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地流露出来。 这首诗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名家点评】
高棅《唐诗品汇》:欧阳子云:滁州城西乃是丰山,无西涧,独城北有一涧水极浅不胜舟,又江潮不到。岂诗人务在佳句而实无此景耶?谢叠山云:“幽草”、“黄鹂”,此君子在野,小人在位。“春潮带雨晚来急”,乃季世危难多,如日之已晚,不复光明也。末句谓宽闲寂莫之滨,必有贤人如孤舟之横渡者,特君不能用耳。此诗人感时多故而作,又何必滁之果如是也。刘(辰翁)云:此语自好,但韦公体出,数字神情又别,故贵知言,不然不免为野人语矣。好诗必是拾得,此绝先得后半,起更难似,故知作者用心。
《批点唐诗正声》:沉密中寓意闲雅,如独坐看山,澹然忘归,诗之绝佳者。谢公曲意取譬、何必乃尔!
《增订评注唐诗正声》:郭云:冷处着眼,妙。
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一段天趣,分明写出画意。
王士禛《带经堂诗话》:西涧在滁州城西……昔人或谓西涧潮所不至,指为今六合县之芳草涧,谓此涧亦以韦公诗而名,滁人争之。余谓诗人但论兴象,岂必以潮之至与不至为据?真痴人前不得说梦耳!
沈德潜《唐诗别裁》:起二句与下半无关。下半即景好句,元人谓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此辈难与言诗。
赵彦传《唐绝诗钞注略》:《诗人玉屑》以“春潮”二句为入画句法。
黄叔灿《唐诗笺注》:闲淡心胸,方能领略此野趣。所难尤在此种笔墨,分明是一幅画图。
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写景清切,悠然意远,绝唱也。
王文濡《唐诗评注读本》:先以“涧边幽草”、“深树黄鹂”引起,写西涧之景,历历如绘。

作者简介

韦应物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103289.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滁州西涧》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