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过三闾庙》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阅读理解 时间:2023-12-13 13:09:14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原文】过三闾庙
作者:戴叔伦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烟起,萧萧枫树林。

(1)文有文眼,诗也有诗眼,诗眼可在诗题中,也可在诗句中。如杜甫《春夜喜雨》,喜字就是诗眼。《过三闾庙》一诗的诗眼是哪一个字?(2分)
(2)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点评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这两句诗。(4分)

答案
(1)怨字。
(2)这是: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或以景结情( 以景截情)的写法,画面明朗而引人思索,诗意隽永而不晦涩难解,深远的情思含蕴在规定的景色描绘里,使人觉得景物如在目前而余味曲包;用哀景写哀情;语意含蓄:写眼前之景,言外有一种悲凉之气。在字面上不涉及屈原而意义无不关联着屈原,作者一缕幽思缭绕其中,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
二:
(1)这首诗表达感情基调的词是哪一个?前两句是如何表现这种感情的?(2分)
(2)《诗法易简录》赞叹三、四句说:但写眼前之景,不复加以品评,格力尤高。结合诗句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参考答案
(1)表达感情基调的词是怨。(1分)沅水湘江,江流有如屈子千年不尽的怨恨,不尽,写怨之绵长;屈原的幽怨,好似沅湘深沉的流水,何深,表怨之深重。诗句生动地抒发了对屈原其人其事的感怀。(1分)
(2)三、四句使用了以景结情的手法。(2分)日暮时分,江上秋风萧瑟,枫林摇落,历时千载而三闾庙旁的景色依然如昔,可是,屈子沉江之后,已经无处可以呼唤他的冤魂归来。诗人抚今追昔,触景生情,形象地表达了屈原的不尽幽怨,表现了较高的艺术特色。(2分)

三:
(1)诗歌前两句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请加以赏析。(5分)
(2)李瑛《诗法易简录》赞:三、四句但写眼前之景,不复加以品评,格力尤高。请分析三、四句的妙处。(6分)
参考答案
(1)比兴(即景起兴,同时也是比喻):沅水湘江。江流何似?有如屈子千年不尽的怨恨。骚人幽怨,何以形容?好似沅湘深沉的流水。两句都从怨字落笔,前一句之不尽,写怨之绵长,后一句之何深,表怨之深重。
(2)三、四句以景结情,季节是秋风起的深秋,时间是日暮,景色是枫树林,再加上萧萧这一象声叠词的运用,更觉幽怨不尽,情商无限。在字面上不涉及屈原,但意义无不关联着屈原,进一步烘托了屈子的哀怨和作者对屈原的同情,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翻译赏析

《过三闾庙》原文翻译及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沅江湘江长流不尽,屈原悲愤似水深沉。

暮色茫茫,秋风骤起江面,吹进枫林,听的满耳萧萧。

注释

⑴三闾(lǘ)庙:即屈原庙,因屈原曾任三闾大夫而得名,在今湖南汨罗县境。

⑵沅(yuán)湘:指沅江和湘江,沅江、湘江是湖南的两条主要河流。

⑶屈子怨何深:此处用比喻,屈子指屈原,句意屈原的怨恨好似沅(yuán)江湘江深沉的河水一样。何深:多么地深。

⑷“日暮”二句:此处化用屈原的《九歌》《招魂》中的诗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秋烟:一作“秋风”。萧萧:风吹树木发出的响声。

【作品鉴赏】

《过三闾庙》戴叔伦所写的一首五言绝句,该诗表达了对屈原的悲悯和同情

诗歌,是形象的艺术,也是最富于暗示性和启示力的艺术。明朗而不含蓄,明朗就成了一眼见底的浅水沙滩;含蓄而不明朗,含蓄就成了令人不知所云的有字天书。戴叔伦的《过三闾庙》兼得二者之长,明朗处情景接人。

司马迁论屈原时说:“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列传》)诗人围绕一个“怨”字,以明朗而又含蓄的诗句,抒发对屈原其人其事的感怀。

沅、湘是屈原诗篇中常常咏叹的两条江流。《怀沙》中说:“浩浩沅湘,分流汩兮。修路幽蔽,道远忽兮。”《湘君》中又说:“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诗以沅湘开篇,既是即景起兴,同时也是比喻:沅水湘江,江流有如屈子千年不尽的怨恨。骚人幽怨,好似沅湘深沉的流水。前一句之“不尽”,写怨之绵长,后一句之“何深”,表怨之深重。两句都从“怨”字落笔,形象明朗而包孕深广,错综成文而回环婉曲。

《过三闾庙》戴叔伦抚今追昔,紧紧围绕“怨”字下笔,语言明朗,诗意含蓄,隽永深远,深得历代诗评家的赞誉

然而,屈子为什么怨,怨什么,诗人自己的感情和态度又怎样,诗中并没有和盘托出,而只是描绘了一幅特定的形象的图景。江上秋风,枫林摇落,时历千载而三闾庙旁的景色依然如昔,可是,屈子沉江之后,已经无处可以呼唤他的冤魂归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这是屈原的《九歌》和《招魂》中的名句,诗人抚今追昔,触景生情,借来化用为诗的结句:“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季节是“秋风起”的深秋,时间是“日暮”,景色是“枫树林”,再加上“萧萧”这一象声叠词的运用,更觉幽怨不尽,情伤无限。这种写法,称为“以景结情”或“以景截情”,画面明朗而引人思索,诗意隽永而不晦涩难解,深远的情思含蕴在规定的景色描绘里。前面已经点明了“怨”,此处如果仍以直白出之,而不是将明朗和含蓄结合起来,做到空际传神,让人于言外得之,那将会非常索然寡味。此诗结句,历来得到诗评家的赞誉。

【名家评价】

元代诗人杨士弘《批点唐音》:“短诗岂尽三闾?如此一结,便不可测。”

明末清初诗人黄白山《唐诗摘钞》:“言屈户之怨与沅湘俱深,倒转便有味。更妙缀二景语在后,真觉山鬼欲来。”

清代诗人沈德潜《唐诗别裁》:“忧愁幽思,笔端缭绕。屈子之怨,岂沅湘所能流去耶?发端妙。”

清代诗人李瑛《诗法易简录》:“咏古人必能写出古人之神,方不负题。此诗首二句悬空落笔,直将屈子一生忠愤写得至今犹在,发端之妙,已称绝调。三、四句但写眼前之景,不复加以品评,格力尤高。凡咏古以写景结,须与其人相肖,方有神致,否则流于宽泛矣。”

清代诗人施补华《岘佣说诗》:“并不用意而言外自有一种悲凉感慨之气,五绝中此格最高。”

作者简介

戴叔伦

戴叔伦(约732--约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103115.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过三闾庙》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