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花下醉》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阅读理解 时间:2023-12-11 01:02:01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原文】花下醉
作者:李商隐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1:简要概括首句中不觉醉的原因。(2分)
2:有人说诗中的三、四两句是仿白居易《惜牡丹花》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中的前两句而来,你的看法如何?请分析回答。(3分)

参考答案
1:诗人既被醇香的酒所醉,又被美丽的花陶醉。
2:白诗,诗人黄昏时在花下留恋忘返,趁花尚未被风吹尽,夜里起来把火看花,突出了诗人的惜花之情。李诗,在夜色朦胧之中,红烛摇曳,将凋谢的残花红得更加浓艳,然而,席散人去伤感顿生,更添了一份迷惘与惆怅之情。

二:
(1)清人马位评论本诗说: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有雅人深致。全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雅人形象?请简要分析。(3分)
(2)有人说本诗诗眼是一个醉字,请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4分)
参考答案
(1)行为方面:①爱花;②饮酒;③雅聚。性情方面:④有闲情逸致;⑤情趣高雅;⑥随性。
  (以上六点,答到两点给1分,三点给2分,分析1分,共3分)
(2)见下首句直接紧扣醉字来写,这是双重的醉,既写为甘美一酒的醉,又暗喻为艳丽的花的醉。次句进一步写醉态,写作者迷花醉酒而不觉倚树。第3句写酒醉醒后之意,第4句赏字,既写出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流连之情,也写出了作者最后的陶醉,是更深一层的醉。故本诗诗眼为此字。
  (任何一种解释都可。解释意思1分,理由1分,情感2分)



翻译赏析

《花下醉》原文翻译及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殷切寻芳不觉之中醉于流霞,倚着花树酣眠竟然日已西斜。
客人散去酒醒时已是深夜后,余兴不减再持红烛欣赏残花。

注释
⑴流霞,是神话传说中一种仙酒。《论衡·道虚》上说,项曼卿好道学仙,离家三年而返,自言:“欲饮食,仙人辄饮我以流霞。每饮一杯,数日不饥。”
⑵沉眠:醉酒之后的深睡。日已斜:指夕阳西下。斜,古音读xiá,今音读xié。可以读古音,也可以按现行中小学语文教学通例上读今音。
⑶更持红烛赏残花:更:再。仿白居易《惜牡丹花》中“夜惜衰红把火看”。
创作背景编辑
会昌二年(842)冬至会昌五年(845)冬这三年期间,李商隐因母丧而去官闲居永乐。在闲居期间,李商隐的生活十分地寂寞颓废,整日栽花植树,游山玩水,终日与酒为伴。在此期间他创作了大量的咏诵花木景观的诗歌。此篇为其中较为出色的一首。

【作品鉴赏】
《花下醉》通篇都围绕着花来展开,表现出诗人对花的强烈喜爱
这是一首抒发对花的陶醉流连的小诗。诗歌先以寻花开篇。接着沉醉花中,最后写酒醒赏花。通篇都围绕着花来展开。表现出诗人对花的强烈喜爱。可谓爱花之至。
起首两句先写了寻芳而醉的过程,流露出一种酣醇满足之意。“寻芳不觉醉流霞,依树沉眠日已斜”。在这个美好的春日,诗人一路追寻着繁花的踪影,在不知不觉之间已经喝得大醉。便在夕阳西下之时,依着花树沉沉地睡去。诗人因为爱花,所以怀着浓厚的兴趣,殷切的心情,特地独自去“寻芳”;既“寻”而果然喜遇;既遇遂深深为花之美艳所吸引,流连称颂,不能自已;流连称颂之馀,竟不知不觉地“醉”了。“不觉”二字寓意深广,使花之美、酒之醇以及人之陶醉都包含其中了。而不自知其所以然的情态,笔意极为超妙。“流霞”,将似锦的繁花比作漫天的流霞之意。这里用“醉流霞”,含意双关,既明指为甘美的酒所醉,又暗喻为艳丽的花所醉。从“流霞”这个词语中,可以想象出花的绚烂、美艳,想象出花的芳香和形态,加强了“醉”字的具体可感性。诗人借这含意双关的“醉流霞”表达出生理的醉与心理的醉之间相互作用和奇妙融合。次句“倚树沉眠日已斜”进一步写“醉”字。因迷花醉酒而不觉倚树(倚树亦即倚花,花就长在树上,灿若流霞),由倚树而不觉沉眠,由沉眠而不觉日已西斜。叙次井然有序,而又处处紧扣“醉”字。醉眠于花树之下,整个身心都为花的馥郁所包围、所熏染,连梦也带着花的醉人芳香。所以这“沉眠”不妨说正是对花的沉醉。这一句似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迷花倚石忽已暝”句化出,进一步写出了身心俱醉的迷花境界。

《花下醉》整首诗围绕着花进行,特别是最后一句更显出对花的痴迷
下两句写酒醒后夜半赏花,更显出对花之爱。同时也将美好而满足的气氛转至了凄凉与孤寂。“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客已散,酒已醒,夜已深。与前半夜寻芳时热闹欢欣的情景截然相反,孤独之感重又袭来。在这种环境气氛中,一般人是不会想到欣赏花的;即使想到,也会因露冷风寒、花事阑珊而感到意兴索然。但诗人对花的喜爱却丝毫未减,想要趁着这夜深人静无人打扰之时,再秉着红烛独自欣赏残花,对花之痴迷已显露无遗。同时诗句中的“红烛”与“残花”又进一步地构成了对比,更显花之残。诗人想到日间盛开的花朵,到了明朝也许就将落英缤纷、残红遍地,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深刻留连之情便油然而生,促使他抓住这最后的时机领略行将消逝的美,于是,便有了“更持红烛赏残花”这一幕。在夜色朦胧中,在红烛的照映下,这行将凋谢的残花在生命的最后瞬间仿佛呈现出一种奇异的光华,美丽得像一个五彩缤纷而又隐约朦胧的梦境。夜深酒醒后的“赏”,正是“醉”的更进一步的表现,同时也表现诗人对美好事物即将逝去的不舍,怜惜之情油然而生。结句的意境与诗人早年失意科场时之作《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中的“留得枯荷听雨声”相似,枯荷与残花,都是为普通人所忽视的,可是诗人将之与雨滴、红烛相配合。可谓化腐朽为神奇。使之散发出一种凄美之感,深受读者的喜爱。苏轼《海棠》中的“只恐夜深花睡去。敞烧高烛照红妆”即从此句化出。只是略去了李商隐诗中的一些凄凉之感。
整首诗围绕着花进行,特别是最后一句更显出对花的痴迷。不仅爱盛开之花。甚至也能从凋落之花中看到美,甚为难得。

【名家辑评】
姚培谦《李义山诗集笺注》:方是爱花极致。
屈复《玉溪生诗意》:人赏我醉,客去独赏,得无座中有拘忌者乎!
沈厚塽《李义山诗集辑评》:纪昀曰:情致有馀,格律未足。
马位《秋窗随笔》:李义山诗“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有雅人深致;苏子瞻“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有富贵气象:二子爱花兴复不浅。或谓两诗孰佳,余曰:李胜,苏微有小疵。
张采田《李义山诗辨正》:含思婉转,措语沉着,晚唐七绝,少有媲者,真集中佳唱也。
林昌彝《射鹰楼诗话》:此方是爱花极致,能从寂寞中识之也。天下爱才慕色者果能如是耶?
刘学锴、余恕诚《李商隐诗歌集解》:“醉流霞”双关,既醉于酒,亦醉于艳若流霞之花。……而“持红烛赏残花”,更将爱花、惜花之心理推至高潮。情致之曲折,风格之浑成,均义山所独有。

作者简介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102651.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花下醉》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