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从军北征》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阅读理解 时间:2023-12-06 13:02:39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原文】从军北征
作者:李益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向月明看。

一:
(1)这是唐代诗人李益比较有代表性的一首边塞诗。请具体说说它的语言特点。
(2)全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参考答案:
(1)李益所处的时代,唐王朝已开始走下坡路。这首诗以天山雪和海风寒来营造清冷的氛围,以塞北沙漠三十万征人一时回首的哀怨来抒发感慨,情调感伤。
(2)全诗借《行路难》、月等意象,勾勒出长期戍守在西北边塞沙漠地带的士兵,听到笛声,一时间都回首怅望故乡的情景,抒发了世路艰难的人生感慨。


二:
(1)按内容划分,中国古典诗歌有离别诗、田园诗、咏史诗这首《从军北征》属于 诗。咏唱不破楼兰终不还的 是这一诗歌流派的另一代表诗人。(2分)
(2)诗中的行路难有什么寓意?(3分)
(3)第二句中的偏吹,有的版本用遍吹。你认为哪一个更好?为什么?(4分)
参考答案:
(1)边塞诗 王昌龄(2分)
(2)行路难既指古曲《行路难》也指征途艰难,表达了征人思亲之情。(3分)
(3)用遍吹更好。用遍吹,表明这笛声不是孤单、微弱的独奏,而是彼吹此和、响彻夜空的大合奏,将读者带进了一个悲中见壮的意境中,表现了这种思乡之情的普遍性。用偏吹更好。明明行军艰难,明明思乡心切,却偏偏在这个时候传来了《行路难》的曲子,这不更增添愁肠吗?这一偏字,更渲染了环境,强化了哀怨悲伤的情怀。(4分)

三:
(1)诗中的行军场景 而又

答:壮阔 ; 悲凉
(2)首句是这幅画的背景,只七个字,就点出了 ,有力地烘托了这次行军的环境气氛。

答:地域 、 季节 、 气候
(3)次句抒写征人 之情。

答:因笛声而触发思乡
(4)最能烘托三、四句背景的是哪两个词?

答: 碛里 、 月中 。


翻译赏析

《从军北征》原文翻译及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天山下了一场大雪,从青海湖刮来的风更添寒冷。行军途中,战士吹起笛曲《行路难》。听到这悲伤的别离曲,驻守边关的三十万将士,都抬起头来望着东升的月亮。


注释
①偏:一作“遍”。行路难:乐府曲调名,多描写旅途的辛苦和离别的悲伤。
②碛(qì):沙漠的意思。这里指边关。
③回首:一作“回向”。月中:一作“月明”。
【作品鉴赏】
《从军北征》“月中”,烘染这幅画的背景,起了加重首句的作用
诗的首句“天山雪后海风寒”,是这幅画的背景,只七个字,就把地域、季节、气候一一交代清楚,有力地烘托出了这次行军的环境气氛。这样,接下来不必直接描述行军的艰苦,只用“横笛遍吹”一句就折射出了征人的心情。《行路难》是一个声情哀怨的笛曲,这里用了“遍吹”两字,更点明这时传来的不是孤孤单单、声音微弱的独奏,而是此吹彼和、响彻夜空的合鸣,从而把读者带进一个悲中见壮的境界。
诗的后两句“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是这一片笛声在军中引起的共感。句中的“碛里”、“月中”,也是烘染这幅画的背景的,起了加重首句的作用,说明这支远征军不仅在雪后的天山下、刺骨的寒风里,而且在荒漠上、月夜中,这就使人加倍感到环境的荒凉、气氛的悲怆。也许有人对这两句中“三十万”的数字和“一时回首”的描写,感到不大真实,因为一支行军队伍未必如此庞大,更不可能全军都听到笛声并在同一时间回首顾望。但是,植根于生活真实的诗歌,在反映真实时决不应当只是依样画葫芦,为了托出一个特定境界,收到最大艺术效果,有时不但容许而且需要运用夸张手法。李益的这两句诗,只有像这样写,才能充分显示这片笛声的哀怨和广大征人的心情,使这支远征队伍在大漠上行军的壮观得到最好的艺术再现,从而获致王国维所说的“境界全出”的艺术效果。


《从军北征》肃杀苦寒的边塞,思亲怀乡是征人共同的感受
诗人通过虚写笛声导致征人行为举止的细微变化,实写征人的心理感受。在肃杀苦寒的边塞,思亲怀乡是征人共同的感受。这种感受长期积郁胸中,无处表达,这是一种多么痛苦的煎熬。在行军途中,突然听到一阵阵哀怨、凄切的笛声响起,征人们久郁胸中的思亲怀乡之情奔涌而出。诗中展现的是一幅聚焦完全一致的画面,悲壮中显出凄苦,哀怨中显出无奈,征人的心理刻画得栩栩如生。
【名家点评】
《唐诗归》:钟云:全是王龙标气调。
《唐诗训解》:词意俱足。
《全唐风雅》:此首隐说。
《诗辩坻》:七绝,李益、韩翃足称劲敌。李华逸稍逊君平,气骨过之,至《从军北征》,便不减盛唐高手。
《唐诗摘钞》:“回首”,望乡也,却藏一“乡”字。闻笛思乡,诗中常事,硬说三十万人一时回首,便使常意变新。
《唐诗笺注》:“碛里征人”,妙在不说着自己,而己在其中。
《网师园唐诗笺》:描写入神(末二句下)。
《诗法易简录》:即“一夜征人尽望乡”之意,而措语又别。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情景两绝。
《岘佣说诗》:“天山雪后”一首、“回乐峰前”一首,皆边塞名作,意态绝健,音节高亮,情思悱恻,百读不厌也。
《中国古代诗歌精华》:音节响亮,情思悱恻,刻尽征人意态,风神不减王龙标,亦边塞名作。

作者简介

李益

李益(约750-约830),唐代诗人,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后迁河南洛阳。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101761.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从军北征》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