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摄山秋夕作》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阅读理解 时间:2023-12-03 01:01:29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原文】摄山秋夕
作者:屈大均

秋林无静树,叶落鸟频惊。
一夜疑风雨,不知山月生。
松门开积翠,潭水入空明。
渐觉天鸡晓,披衣念远征。

1.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概括。(5分)
2.本诗运用了什么写作技巧?突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5分)本诗塑造了一位虽屡遭迫害(1分)但壮志未泯(2分)的抗清志士形象(2分) 。
(意思对即可;若答其他,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2.(6分)全诗通过对秋夜山林叶落鸟惊的无静和第二天潭水空明、松林积翠的描写,借景抒情、以景衬情,突出作者在特殊形势下异乡思归的孤寂(或心绪难宁)和反清复明的焦灼(或坚定)。
(技巧2分,情感4分,意思对即可;若答其他,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翻译赏析

《摄山秋夕》原文翻译及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秋林无静树,叶落鸟频惊。
一夜疑风雨,不知山月生。
松门开积翠,潭水入空明。
渐觉天鸡晓,披衣念远征。
注释
①“叶落”句:谓即使树叶落地,也会使鸟儿受惊。写树林静极,落叶之声亦很明显会惊动宿鸟。暗喻生活在满族人统治下,人们坐立不安,一夕数惊的精神状态。别有深意。
②“一夜”句:谓松涛阵阵,疑是风雨到来。不知句:谓不知月亮已升在山头。
③“松门”句:谓打开松木门,满目都是苍翠之色。“潭水”句:谓潭水显得格外空阔明澈。
④天鸡:神话中天上的鸡。晋郭璞《玄中记》中载“桃都山有大树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出照木,天鸡即鸣,天下鸡皆鸣。”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句“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即指此。远征:远途,远方,流落在遥远的地方。

【作品鉴赏】
《摄山秋夕》描绘摄山秋夜的林木、归鸟、风雨、山月,表达了诗人异乡孤寂,深深的思乡之情

摄山即栖霞山,在今南京市东郊,为江南佛教名山。山中有栖霞寺,旧称十大丛林之一,今存。栖霞寺历经兴废,现为全国重点开放寺庙。又有栖霞山佛学院,极著名。今种游历江浙时,曾在此有较长时间的居留。这首诗写今种隐居于摄山时,某秋日之夜的见闻。作者用精炼的笔墨,描写了摄山秋夜的林木、归鸟、风雨、山月。其景自然清新、生动诱人。主要却是抒写诗人异乡孤寂,思归故里的深挚情怀。诗写得很委婉,很含蓄,轻灵飘逸,娟秀隽永。在屈大均(今种禅师)大多骨力排奡、慷慨悲壮的诗篇中,别具一格,别有风味。

作者简介

屈大均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字翁山、介子,号莱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曾与魏耕等进行反请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101107.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摄山秋夕作》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