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满江红·东武会流怀亭》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阅读理解 时间:2023-12-01 21:03:01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原文】满江红(东武会流怀亭)
作者:苏轼

东武南城,新堤固、涟漪初溢。隐隐遍、长林高阜,卧红堆碧。枝上残花吹尽也,与君更向江头觅。问向前、犹有几多春,三之一。
官里事,何时毕。风雨外,无多日。相将泛曲水,满城争出。君不见兰亭修禊事,当时坐上皆豪逸。到如今、修竹满山阴,空陈迹。

1.上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2.下阕君不见兰亭修禊事,当时坐上皆豪逸一句中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赏析。(6分)


参考答案
1.表达了诗人对时光的留恋、珍惜之情,作者先写了雨后山冈上花木零落的景象,然后又看到枝上残花吹尽也的暮春景象,触发寻芳的意念,一问一觅将作者珍惜春光之情抒发的淋漓尽致。

(试题解析:上片写雨后暮春景物,并抒写了惜春的意绪。开头三句从城南引水入城工程写起:东武城南筑就新堤,郏淇河水开始充盈。其所以由此落笔,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曲水的水源,对下片来说,真可谓伏脉千里。以下详写暮春景物,先写雨后山冈上花木零落的景象:一场小雨过后,在那浓密的树林中和苍翠的山冈上,红花绿叶,堆积满地。透过字面,我们仿佛听到了词人轻微的叹息。以卧、堆两个动词形容花叶遍地狼藉的状态,以红、碧两个表示色彩的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借指花、叶,都显得十分形象和精炼。再写枝上残花荡然无存,于是向江边追寻春天的踪迹:试问未来还有多少春光?算来不过三分之一。这就是寻春所获得的一个既令人失望又使人略感安慰的结果。因此,词人在描写暮春景物时,也由隐而显地表现了他惜春的心情。)

2.作者运用典故,通过对晋朝兰亭集会的热闹,繁盛景象的渲染,并将其与如今到如今、修竹满山阴,空陈迹的景象进行对比,发出时光易逝、物是人非的人生感慨。

(试题解析:下片写曲水流杯的现场盛况以及对当年兰亭陈迹的感慨。换头官里事四句,词人感叹官衙事务纷繁,自然界又多风雨,轻闲而明丽的日子竟没有多少。这是一笔衬托,说明聚会流杯亭是很难得的。以下相将泛曲水两句,正面写曲水流杯的现场盛况:上巳日与同僚相约聚会于流杯亭,开展曲水流杯的活动,全城百姓都争着前来观光。相将句明点词序会流杯亭,转到对全词中心内容的叙写,但用墨极其简炼,妙处全在从闲处铺垫以及从侧面烘托。与暮春自然景物相比,泛曲水是一道特异的风景线,它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春光大减所造成的缺憾,所以上片所写未尝不是一种绝好的铺垫。满城争出句,由充当热心观众的全城百姓渲染出曲水流觞现场的盛况。一个满字和一个争字,更令人想见万人空巷的热闹情景,以及词人作为州郡长官与民同乐的惬意和自得。另一层烘托则是由眼前景、事所引发的对历史的联想:君不见兰亭修楔事,当时座上皆豪逸。显然,兰亭修禊与曲水流杯,当日主盟其事并作序的王羲之与词人自己,众名士(豪逸)与众同僚,一一对应,其衬托和比喻之意清晰可见。结尾两句紧承上文,对史事感慨系之:到如今只有长竹布满故地的山岭,而昔日盛事已成陈迹,再也无从寻觅了。这仅是发思古之幽情吗?不是。怀古主要是为了慨今,因为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兰亭集序》),其真正用意即在于此。它所蕴蓄的是时光易逝、物是人非的沉痛之感,是带有人生哲理意义的。)

翻译赏析

《满江红(东武会流怀亭)》原文翻译及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东武城南刚刚筑就新堤,郏淇河水开始流溢。微雨过后,浓密的树林,苍翠的山岗,红花绿叶,满地堆积。枝头残花早已随风飘尽,我与朋友同到江边把春天寻觅。试问未来还有多少春光?算来不过三分之一。
官衙里的公事纷杂堆积,风雨过后更无几多明媚春日。今日相约,泛杯曲水,全城百姓也争相聚集。您不曾闻知东晋兰亭修禊的故事?当日满座都是豪俊高洁之士。到如今只有长竹满山岗。往日陈迹,无从寻觅。
注释
①满江红:词牌名。
②词题下,元本补有“上巳日作。城南有坡,土色如丹,其下有堤,壅郏淇水入城。”可从。薛本校记云:“郏”当为“郏”字之误。东武:此处指密州治所诸城。流杯亭:即诸城南禅小亭。上巳:农历每月上旬的已日。三月上巳为古时节日,习用三月初三日。壅:堵塞。郏淇:水名,由郑河、淇河于密州城南汇集而成,东北流入潍河。
③阜:土丘。
④卧红:指花瓣被雨打落在地。
⑤江头:指郏淇水边。
⑥向前:往前,未来。几多:多少。春:指春光。
⑦兰亭修禊: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当时名士41人集合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祓禊之礼。众人作诗,王氏作《兰亭集序》。修禊,三月三日于水边采兰嬉游,以驱除不祥。
⑧豪逸:指豪放不羁,潇洒不俗的人。 

【作品鉴赏】
《满江红(东武会流怀亭)》通过描写暮春景物,表达了作者感叹时光易逝、物是人非的沉痛之感
自从东晋永和九年王羲之与众名士兰亭修禊之后,传统的节日上巳日便成了一个富有诗意的日子。这对于某些士大夫文人尤其具有诱惑力。熙宁后期文名已显的苏轼也不例外,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三月上巳日的《满江红》词便是一个有力的见证。这首词以序为题,序文交代了作词的地点、时间,叙写的中心——“会流杯亭”,以及与此相关的城南引水入城工程。上片写雨后暮春景物,并抒写了惜春的意绪。开头三句从城南引水入城工程写起:东武城南筑就新堤,郏淇河水开始充盈。其所以由此落笔,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曲水”的水源,对下片来说,真可谓伏脉千里。以下详写暮春景物,先写雨后山冈上花木零落的景象:一场小雨过后,在那浓密的树林中和苍翠的山冈上,红花绿叶,堆积满地。透过字面,我们仿佛听到了词人轻微的叹息。以“卧”、“堆”两个动词形容花叶遍地狼藉的状态,以“红”、“碧”两个表示色彩的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借指花、叶,都显得十分形象和精炼。再写“枝上残花”荡然无存,于是向江边追寻春天的踪迹:试问未来还有多少春光?算来不过三分之一。这就是寻春所获得的一个既令人失望又使人略感安慰的结果。因此,词人在描写暮春景物时,也由隐而显地表现了他惜春的心情。

《满江红(东武会流怀亭)》描写热心观众的百姓渲染出曲水流觞现场的盛况,巳雅集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下片写曲水流杯的现场盛况以及对当年兰亭陈迹的感慨。换头“官里事”四句,词人感叹官衙事务纷繁,自然界又多风雨,轻闲而明丽的日子竟没有多少。这是一笔衬托,说明聚会流杯亭是很难得的。以下“相将泛曲水”两句,正面写曲水流杯的现场盛况:上巳日与同僚相约聚会于流杯亭,开展曲水流杯的活动,全城百姓都争着前来观光。“相将”句明点词序“会流杯亭”,转到对全词中心内容的叙写,但用墨极其简炼,妙处全在从闲处铺垫以及从侧面烘托。与暮春自然景物相比,“泛曲水”是一道特异的风景线,它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春光大减所造成的缺憾,所以上片所写未尝不是一种绝好的铺垫。“满城争出”句,由充当热心观众的全城百姓渲染出曲水流觞现场的盛况。一个“满”字和一个“争”字,更令人想见万人空巷的热闹情景,以及词人作为州郡长官与民同乐的惬意和自得。另一层烘托则是由眼前景、事所引发的对历史的联想:“君不见兰亭修楔事,当时座上皆豪逸。”显然,兰亭修禊与曲水流杯,当日主盟其事并作序的王羲之与词人自己,众名士(“豪逸”)与众同僚,一一对应,其衬托和比喻之意清晰可见。结尾两句紧承上文,对史事感慨系之:到如今只有长竹布满故地的山岭,而昔日盛事已成陈迹,再也无从寻觅了。这仅是发思古之幽情吗?不是。怀古主要是为了慨今,因为“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兰亭集序》),其真正用意即在于此。它所蕴蓄的是时光易逝、物是人非的沉痛之感,是带有人生哲理意义的。这年十二月,苏轼离开密州任所时,还满怀深情地写下了一首《别东武流杯》诗,可见上巳雅集给他留下了多么美好的印象。

作者简介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100870.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满江红·东武会流怀亭》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