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代春怨》和《春怨》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阅读理解 时间:2023-11-29 17:07:42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原文】代春怨
作者:刘方平

朝日残莺伴妾啼,开帘只见草萋萋。
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

【原文】春怨
作者:刘方平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1)《春怨》中无一怨字却句句写怨,请分析这首诗是怎样写怨的。
(2)这两首诗都用了象征手法,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首句写景。碧纱窗上,日影消失,伤怨之情,油然而生。渲染一种幽寂的气氛,表现了女主人公孤独寂寞的情怀。第二句正面抒发怨情。虽居豪华的金屋,但内心郁闷哀伤,只有以泪洗面,其落寞凄苦不言而喻。第三句描写了空寂的环境,大好的春光将尽。触景伤怀!第四句写她不愿开门去看那满地落花,表明主人公深沉的怨恨,把怨情推向了高潮,使主题更加突出。(意对即可)
(2)《代春怨》: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在东风的吹拂下,杨柳千条向西摇摆,象征着那些怨妇们终日西望的情景,既写出了眼前景又传递出心中情。《春怨》:以象征手法点出了美人迟暮之感,日落黄昏春欲晚梨花满地等象征诗中人的命运,显示出诗中人身世的可悲、青春的暗逝。(意对即可)

翻译赏析

《代春怨》原文翻译及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时至暮春,独守空闺,莺啼声稀稀落落,应和着我的阵阵低泣。
扯起珠帘,扑面央入满眼芳草。
一阵东风从小院里吹过;
千万条柳枝便如同千万缕离情,一条一缕都向西指;那迢迢的西陲啊,正是爱人守戍的地方。

注释
①代:犹拟,说作者完全以一个闺妇身份来写这首诗。
②残莺:春暮时之莺。春暮则莺稀,故称残莺。
③萋萋:形容草生长得茂盛。暗用《楚辞·招隐士》春草、王孙意。意诣征人未归。
④尽向西:唐时征战多在西陲。

【作品鉴赏】

《代春怨》是刘方平写的一首代言体的诗,截写了思妇在一个早晨里的所闻所见所思
这是一首代言体的诗,要“言”的是“春怨”。诗中无一“春”字,但从写景可见;至于“怨”字,则只能从字里行间细加品味,仔细琢磨了。
“朝日残莺伴妾啼,开帘只见草萋萋。”“朝日”,犹日日,时俗口语;春暮莺稀,故谓“残莺”。“朝日”、“残莺”不仅点出暮春之晨的季节,时间,也使人们的想象自然从今晨的镜头回溯昨夜以至整个春天。阳光八室,晓莺啼愁,又一个恼人的春夜度过了。“残"字流露出她的迟暮之忧, “伴”字更传达出她的孤凄之感。时至暮春,独守空闺,自然怨忧满怀,偏偏几只残莺似乎也察知闺中思妇的孤寂,天天来陪伴着她叫个不停,更令人愁肠百结。

《代春怨》写出她在暮春时节对久戍西疆的丈夫的离惜别绪,,“怨意”无形中流露出来

愁之无奈,只好拉开窗帘,目之所见,芳草萋萋,碧色天涯。这无边的春色,既能勾起往日“草色青青送马蹄”的回忆,也可以引起草绿有期,征人难待的悲恨。眼前所见,心中所思,景、事相连,更惹动无限伤怀。她只得再次将视线移开 。
“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这两句别具匠心。“时有东风入”为“千条尽向西”之因,在东风的吹拂下,杨柳千条向西摇摆,既写出了眼前景又传递出心中情。因为唐时征戍多在西陲,征人所在,妾之所向,“杨柳千条尽向西”,正形象概括了那离魂倩女,玉立亭亭,忧思万缕,终日西望的情景。如此终篇,收到了情深意挚,含而不露,扣人心弦,余味不尽的艺术效果。
【名家点评】
清代王楷苏:“第三句得势,第四句一拍便着,譬之于射,三句如开弓,四句如放箭也”
清代王阅运:此篇超妙。
清代黄叔灿:“庭前’二句,想见离魂倩女,玉立亭亭,于此可悟诗家离脱入神之笔,画家白描烘染之法矣。”《唐诗笺注》

作者简介

刘方平

刘方平(生卒年不详),字、号均不详,唐玄宗天宝年间诗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生平事迹不详。约公元七五八年前后在世,匈奴族。天宝前期曾应进士试,又欲从军,均未如意,从此隐居颍水、汝河之滨,终生未仕。与皇甫冉、元德秀、李颀、严武为诗友,为薪颖...

刘方平

刘方平(生卒年不详),字、号均不详,唐玄宗天宝年间诗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生平事迹不详。约公元七五八年前后在世,匈奴族。天宝前期曾应进士试,又欲从军,均未如意,从此隐居颍水、汝河之滨,终生未仕。与皇甫冉、元德秀、李颀、严武为诗友,为薪颖...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100466.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代春怨》和《春怨》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