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精选15篇

教案 时间:2023-09-18 11:00:30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精选1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篇1

  教学内容:

  课本35,36,37页

  教学目标:

  1经历由生活经验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2通过具体情境,体会在日常生活中存在把一些物品平均分以

  后还有余数的情况。会读,写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3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有余数的除法计算,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经历生活经验和数学问题的联系过程,加深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突破:

  充分挖掘利用身边熟悉的问题情境,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讨论并自由表达,使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有更加透彻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具:

  学生准备11根小棒;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大家把乘法口诀背得怎么样了?老师要考考你,

  10÷2=5×7=36÷6=72÷8=

  要学生快速回答。表扬回答又快又准确的学生。接下来老师要出一道应用题:张瑶的妈妈带45元钱去超市买鱼,一斤鱼9块钱,问她可以买几斤鱼?怎么列算式?生:可以买5斤,45÷9=5(斤)掌握得真好!鼓励一下,全班鼓掌。我又出题了:硕硕的妈妈也去买鱼了,她带了48元,问硕硕的妈妈可以买几斤鱼,剩多少元?生:买5斤,剩3元。很好!用算式如何表达呢?大家学完如何分草莓就会了。

  二分草莓,学有余数的除法

  1出示幻灯片:八颗诱人的草莓和两个盘子。八颗草莓如何平均装到两个盘子里,算式如何表达?生:每个盘子装四颗,8÷2=4。好,那么平均装到三个盘子里,该怎么装呢?生:每个盘子装2颗,最后剩2颗。好!算式怎么列呢?等两秒,出示幻灯片

  8÷3=2...2

  商2后点6个点儿,它后面的2叫做余数,这个算式叫做有余数的除法。领读,学生齐读两遍。8除以3等于2余2。

  2出示幻灯片全部内容,提问:这两个算式的不同点在那?

  1)生:一个正好分完,一个分之后还有剩余。

  2)生:平均分之后还有剩余的那个数是余数。

  提问3-5位学生,给予适当的指导和表扬。

  小结:像这样的算式8÷3=2......2除不尽的,平均分之后剩下的不够再分作一份的我们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3解决买鱼的问题,学了有余数的除法,我们就会做刚才提的问题了吧,谁能告诉大家算式怎么列?生:48÷9=5......3我们班的学生真棒!接下来有更难的挑战,有没有信心战胜它?生齐答“有”

  4出示幻灯片:找一找那个算式是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1)23÷4=2)35÷7=3)39÷6=

  4)19÷3=5)64÷8=6)18÷4=

  7)10÷2=8)81÷9=

  提问,师生一起做题。

  三分小棒,加强理解

  1要求:学生准备11根小棒,以组为单位把他们平均分为2份,3份,4份,5份,余多少?每分一次列一个算式。

  2以小组为单位上台演示。给予表扬。

  3出示幻灯片:11÷2=5......1

  11÷3=3......2

  11÷4=2......3

  11÷5=2......1

  让学生观察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规律?提问3-5位学生,给予适当的指导和表扬。生:余数总比除数小。

  四读一读,练一练

  出示幻灯片:读一读

  37÷8=4......510÷4=2......2

  24÷5=4......429÷3=9......2

  65÷9=7......243÷7=6......1

  提问2-3名学生读,然后全班齐读

  练一练

  1)14÷4=39÷9=43÷8=27÷5=59÷7=

  2)动物园里有17只老虎,1个窝里最多住3只老虎,要盖几个窝?

  3)鸡蛋5角1个晓婷的妈妈有3块2.她能买几个鸡蛋?还剩多少钱?

  生独自做后同桌之间互相检查。检查学生做题情况。全对的举手!错一个的举手!错了那个?应该是什么?......

  五总结:

  1什么情况下用有余数的除法?除不尽的时候

  2除数和余数有什么关系?余数总比除数小。

  六扫尾

  1打开书35,36,37页,默读

  2对于本节课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七考考你

  出示幻灯片括号里最大能填几?最小呢?﹝﹞÷6=4......﹝﹞

  如果有时间,当堂解答,如果没有,留做作业。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利用有余数除法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习数学的乐趣在独立思考和合作的过程中,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积极参加活动的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练习、巩固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里最大能填几?

  4×()27()×4<3

  19×()<467×()<67

  ()×5<146×()<29

  学生填完后说出是怎样想的

  2、竖式计算。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3、新学期,学校刚买来一些篮球、排球,还要把它们装到球筐里去,各需要多少球筐呢,让我们一起来算一算吧!

  学生自己观察图意,列出算式:

  篮球:15个,每筐装4个,至少需要多少个筐?

  排球:28个,每筐装6个,至少需要多少个筐

  4、填一填25÷6=□......□

  5、4÷□=□......6做一件小风衣用2米布,11米布最多可以做()件。

  要求学生学生列出算式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11÷2=5(件)......1(米)

  6、把余数是2的涂成红色。

  7、快乐星期天。同学们,你们星期六、星期天在家休息的时候都做些什么呢?我们看看小明的一天是怎样渡过的。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观察四幅情境图。

  学生提出问题:小明练了几遍钢琴曲?

  需要几个碗来盛饺子?

  5分钟通过30辆自行车,1分钟通过几辆?

  ............

  学生在小组里合作解决问题。

  学生同位讨论解决。

  8、聪明小屋爸爸妈妈买回来一些苹果,让小文和小明来分一分。

  小文说:我6个6个地分,最后余3个。

  小明说:我3个3个地分......按小明的分法,最后余几个?

  二、

  板书设计有余数的除法

  课后札记:

  二、手拉手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篇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1页例5、课堂活动1、2题及第102页练习十四2~4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有余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培养学生初步的试商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探究余数必须小于除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324637549

  (2)把7朵花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朵?还剩几朵?比较一下这道题与上面的3道题有什么不同。

  (3)揭示课题:像第2题这样的除法叫有余数除法,今天我们继续探究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示例

  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同学的竖式有哪些不同?

  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这两个同学的竖式各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说出:第一个竖式表示把50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7,还余8个没分;第二个竖式表示把50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8,还余2个没分。

  议一议:哪一位同学的计算是正确的,为什么?

  学生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并汇报:第一个竖式,余数是8,比除数6大,还可以再分,把8平均分成6份,每份还能再分1个;第二个竖式,余数是2,比除数6小,把2平均分成6份,每份分不到1个了。所以第二个竖式得到的商是正确的。

  教师: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余数能不能再分的?

  引导学生思考,得出:余数比除数大,还可以再分;余数比除数小,不能再分。

  小结:在计算有余数除法时,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2、自主练习

  做试一试的题,指名板演,全班评价。

  三、课堂活动

  1、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

  先引导学生理解:最大能填几是什么意思?

  学生独立完成后,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的,初步体验试商过程。

  2、完成课堂活动第2题

  先观察竖式,引导学生比较题目中余数与除数的大小,找出错误原因,再改正。

  四、巩固练习

  1、练习十四第2题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2、练习十四第3题

  ①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练习本上。提醒学生注意书写格式。

  ②检查计算结果,集体订正。

  3、练习十四第4题

  ①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②找做题速度快的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经验。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篇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5页,有余数除法的巩固练习。

  教学目标:

  进一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熟练有余数除法算式得读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培养、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难点:

  进一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熟练有余数除法算式得读法。

  教学准备:

  电脑、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认识有余数除法,这节课,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学的最好,题做的又对又快。

  二、课堂练习。

  328=146=45-5=

  29=39=345=

  (学生独立完成,看谁做的又对又快,同位互相说说做题理由,重点说说有余数的除法做法)

  三、巩固练习。

  1、老师创设情境,让小组同学摆出自己的学具:铅笔数、橡皮数;再数数小组的人数;把这些学习用品平均分,每个人应分多少?

  (小组同学互相说说,再指名回答)

  强调:平均分成几分有剩余的情况。

  2、分组练习

  引导学生4人一组(一名学生出题,其他学生计算,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3、完成自主练习。

  出示第1题。

  练习时先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圈一圈,再一填,最后同位互相说说自己的算法。

  (集体评议时,要关注个别学生)

  出示第3题

  学生认真看图后,讨论

  三种杯子各能装满几盒?各剩几个?

  集体评议时强调有余数除法。

  出示第5题

  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然后互相说说,13个易拉罐可以搭几辆小车?集体交流,并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出示第6题

  学生看图后想一想

  每种工具都平均分给9个班,怎么分?

  想一想,你还能题什么问题?

  聪明小屋

  (找规律的题目)练习时,先让学生看懂图意,积极动脑寻找不同的规律。

  练习时先让学生认真观察,说说题目的意思,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探索。

  四、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的学习,你们表现的非常好,能认真思考,积极参与,能把所学知识用到实际中。课后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说给爸爸妈妈听听。

  五、作业设计

  进一步认识有余数除法;把学到的知识说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考考你。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三种杯子各能装满几盒?各剩几个?

  144=3(盒)2(个)166=2(盒)4(个)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篇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页例l和例2做一做和练习一的第l~3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知道有余数的除法含义,初步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试商。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按照例1制成可供演示的梨和盘子图片、磁性黑板;每个学生准备1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出示教科书第1页上的复习题.

  (1)()里最大能填几?(学生填后共同订正。)

  (2)用竖式计算除法。(出示两道除法竖式)

  订正笔算除法时提问:除法竖式里,哪个数是被除数?哪个数是除数?哪个是商?并指名学生说一说笔算的计算过程。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教师出示6个梨和3个盘子图,说明题意:要把这6个梨平均分到3个盘子里,应该怎样分?(指名学生实际分一分,分两次恰好分完.)

  教师;谁会列式计算?(指名学生口述,教师板书、先列横式,然后用竖式计算.)

  计算后,教师指着竖式提问:在被除数6下面写的6表示什么?(表示分掉的6个梨。)在横线下面为什么写0?(因为6个梨都分完了,一个也不剩。)

  (2)教师又出6个梨和7个盘子图,说明:要把这7个梨平均分到3个盘子里,谁会分?(指一名学生分实际分一分,分两次后,还剩一个。)

  教师:剩下的一个梨,如果继续分,每个盘子还能再分到1个梨吗?(不能。)这说明7个梨要平均放到3个盘子里,每盘分到2个,还剩1个。

  教师;怎样计算呢?因为是平均分,还要用除法计算.(板书:73=)

  (3)竖式的写法。(指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被除法是几?写在什么地方?除数是几?写在什么地方?刚才分的结果是每盘放几个?那么商是几?写在什么地方?

  教师进一步提问:有3个盘,每盘放2个梨,实际分掉了几个梨?那么在被除数7的下面应该写几?(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6。)

  7个梨,分掉6个,有没有剩余?在竖式里应该怎样表示呢?

  教师着重说明:7个减去分掉的6个,还剩1个,所以在横线下面要写1,剩下的这个1,我们叫它余数。(板书:余数)

  (4)横式得数的写法。

  教师:经过计算知道每盘放2个梨,就是商2,先在等号后面写2。还剩1个,就是余数1;为了分清商和余数,在商的后面先点六个点,再写余数1,读作商2余1,大家一齐读一启遍商2余1。

  像这样的除法,求出商后还有余数,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2.做一做下面的做一做。

  让学生每人拿出10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摆在课桌上,指名学生说每份分得几根,还剩几根。

  让学生用竖式计算,教师巡逻指导。

  订正时,着重提问:商2以后,被除数下面要减去几?8是怎样算出来的?横线下面得几?怎样算出来的?表示什么?横式应该怎样写?怎样读?

  3.教学例2。

  出示横式385=后,指名学生口述怎样写竖式,教师板书。

  写出竖式后,着重教学怎样试商。

  教师:先想5和几相乘的积接近38,又小于38,商6行不行?(不行,因为5乘6的积是30,38减30还剩8,每份还可以再分到1,说明商6小了,所以要商7。)商8行不行?(也不行,因为5乘8的积是40,40比38大,说明商8大了,只能商7。)实际教学时,只要发现商小了或商大了这两种情况中的一种,能够找到恰当的商就可以了。最后,引导学生写出完整的竖式和正确的横式。

  4.引导学生分别比较例1和例2中的余数和除数,让学生找一找有什么共同点,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教师小结: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

  5.做例2下面的做一做。

  先引导学生看图和下面的算式,弄清题意后,再让学生独立完成。

  三、课堂练习

  做练习一的第1题、第2题和第3题。

  四、本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在除法中示出商以后,还有余数的,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在平均分若干物体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的情况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正确读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3、通过操作、思维、语言的有机结合,培养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能力。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难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用具:

  小棒

  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谈话:开学第一天,老师就准备了10枝新铅笔来考考小朋友们,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提出问题:这10枝铅笔我要分给大家。可是,怎样分才合理呢?

  (1)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引导学生统一认识:每人分得同样多。

  (2)谈话: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么分?(每人分2枝、每人分3枝、每人分4枝……)

  如果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几人呢?如果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

  几人呢?那么如果每人分4枝,可以分给几人呢?……我们来分一分。

  二、交流共享

  1、(1)分一分:(用小棒代替铅笔,小组合作)

  每人分几枝分给几人还剩几枝

  指导操作。谈话:10枝铅笔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几人呢?请一组上台示

  范分一分。分完后问:10枝铅笔每人分2枝后有没有分完?在表格中板书结果。

  自主活动。谈话:如果每人分3枝、每人分4枝,分别分给几个人呢?你能用以上的方法在小组里分一分,并把不同的情况记录下来吗?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2)说一说:①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填写表格,确认结果。

  ②谈话:观察分法,把它们分类,并说说怎么想的?

  ③小结:10枝铅笔平均分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是分后还有剩余。出示表格:表(1)表(2)

  每人分几枝分给几人还剩几枝每人分几枝分给几人还剩几枝

  (3)写算式:

  ①观察表(1)

  提问:10枝铅笔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几人?分完了吗?怎样列式计算?

  板书:10÷2=5(人)

  10枝铅笔每人分5枝,可以分给几人?分完了吗?怎样列式计算?

  板书:10÷5=2(人)

  提问:你能说出这两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吗?

  ②观察表(2)

  谈话:10枝铅笔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几人?有什么方法计算?(板书:10÷3)可以分给几个人?分完了吗?还剩几枝?这1枝还能分吗?

  这1枝是剩下的,它是10枝里面的一部分,我们可不能忘了它,在3人后面加上小圆点,把它记录下来!

  ③认识余数。在除法算式里,每个数都有自己的名称,在10÷3=3……1中,10、3、3分别叫什么?1呢?如果不知道,可以看看书。

  反馈交流,全班齐读算式:10除以3等于3余1。

  ④观察比较:

  10÷5=2、10÷3=3……1两道算式,引导学生再次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分完,另一种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再分。

  (4)谈话:你能把表(2)中每人分4支的结果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独立在书上填一填。

  反馈交流:10÷4=2(人)……2(枝)10÷6=1(人)……4(枝)

  (5)概括提炼:想一想,什么情况下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表示?余数表示什么?

  2、探索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规律。

  出示例2,用4根小棒摆1个正方形,8根小棒摆2个正方形。像这样用12、13、14、15、16根小棒摆正方形,结果会怎样?

  先摆一摆,再填写除法算式,并把表格填完整。

  (1)谈话:请同学们观察13÷4、14÷4……的余数与除数,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

  如果余数和除数相等,或者余数比除数大了,说明了什么?

  小结:请记住,计算有余数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猜一猜:有一道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如果除数是6,余数可能是几?如果余数是3,除数最小是几?

  三、反馈完善:

  “想想做做”1―3。

  1、第1题:让学生各自用小棒摆一摆、填一填、算一算,再通过交流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有余数除法求商的思考过程。

  2、第2题:先让学生各自填一填,再引导学生比较两道题目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3、第3题:先让学生按照题目读一读,再说说每题的商和余数各是什么?

  4、第4题:先把题目的要求读一读,然后同桌互说,再指名说一说。

  四、全课总结: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生活中还有哪些平均分后有余数的情况?课后到生活中去找一找,如果找到了就用有余数的除法说一说,说父母听。

  五、课堂作业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篇7

  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法的意义,但只限于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的情况,这节课针对有余数的情况进行。在二、三年级时学生已经接触过有余数的除法。对有余数的除法有感*的认识,还未达到理*认识。

  教学目标

  1.理解整除及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通过观察、比较后,弄清整除的意义。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并从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4.能够主动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课前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流程

  一、基本练习。

  (电脑显示)52÷8=24÷3=25÷3=8÷2=

  10÷4=38÷2=

  1.集体订正。

  2.师:请学生根据各题商的结果,将这些除法计算题进行分类,每类商有什么特点?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并在小组内选出一名记录员,将研究的结果记录下来。(四人小组代表发言。)

  学生回答后出现分类情况。

  (电脑显示)商没有余数为24÷3=8,8÷2=4,38÷2=19;商有余数为52÷8=6…4,25÷3=8…1,10÷4=2…2。

  二、谈话导入。

  在我们学过的整数除法中,商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没有余数的,一种是有余数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再对它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吧!

  三、新授。

  师:(电脑显示)让我们先来观察这类除法算式。它们有什么特点呢?请在小组内研究研究。(四人小组代表发言。)

  学生回答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生1:被除数、除数、商都是整数,而且商没有余数。

  生2:我们组不同意他们的看法,我们认为被除数、除数、商应是自然数。

  师:现在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同学们同意哪一种呢?

  生1:我不同意第一种意见,因为整数包括自然数和零,而除数是一个非零的数,所以除数不能是整数。

  生2:我不同意第二种意见,因为如果被除数、除数、商都是自然数,那被除数和商就不能是零吗?

  师:像这样,一个整数除以另一个不是零的整数,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第一个整数能被第二个整数整除。(板书)

  看书第78页,齐读“什么叫整数”,并完成“做一做”(1)。

  师:“做一做”除法中的第一个数不能被第二个数整除的情况,它们有什么特点?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学生回答。

  师:这就是“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电脑显示有余数除法的算式。)

  师:有余数除法中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思考后回答。

  师:前面我们学过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你们记得吗?有余数除法各部分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电脑显示:48÷5=9…3)

  师:如果被除数不知道,该怎么求呢?(电脑显示:?)

  师:你们发现有余数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了吗?

  学生回答后,板书有余数除法的关系式。

  师:这个关系式有什么用呢,

  (学生回答后可能出现两种情况:(1)验算有余数除法是否做对了?(2)求未知数x。)

  师:现在我们就运用它们之间的关系,来完成第78页的“做一做”(2)。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出现以下几点:(1)什么叫整数?(2)什么叫有余数的除法?(3)有余数除法的关系式。(4)如何利用关系式进行验算?)

  师总结:对,将你们所说的结合在一起,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内容。

  五、巩固练习。

  1.填空。

  (电脑显示)

  (1)一个整数除以另一个不为零的整数,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能被()整除。

  (2)因为28÷4=7,我们就说28能被()整除。

  (3)在有余数除法中被除数=()。

  (4)()÷3=8…2。

  2.完成“练习十六”中的第1题。

  学生完成,集体订正。

  3.判断。

  (电脑显示)

  (1)有余数的除法里,商都比除数小。()

  (2)19除以4,商是4,余数是3。()

  (3)8能被32整除。()

  (4)24只能被6整除。()

  (5)128能被128整除。()

  师:你们回答得都很好。(电脑出现回响掌声)

  4.完成“练习十六”中的第2题。

  如果学生考虑得不全面,教师进行引导。

  5.完成“练习十六”中的第4题。

  针对已知被除数、商和余数,求除数的题,可先让四人小组研究,再进行全班交流。

  六、布置课外作业。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篇8

  教学内容

  教材第60页例1及第61页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

  任务卡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情境导入

  1、口算并说出口诀。

  18÷2=30÷6=49÷7=

  2、说出算式里各数的名称,算式的读法和算式的意义

  15÷5=3

  3、情境导入

  (1)同学们,你们真聪明!还有一些小同学,他们也很聪明,你们看,他们学得多认真啊!请你仔细观察这张照片,说一说这些同学在做什么呢?(摆图形)

  (2)用11根小棒摆出下面的图形,各能摆几个?我们也来摆一摆吧!

  (3)学生利用11根小棒拼摆图形后汇报结果。

  用11根小棒,每()根摆成一个()形,摆了()个,还剩()根。

  (4)质疑:根据我们刚才摆的图形,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摆完图形后小棒都有剩余。摆的图形不同,剩余小棒的根数不相同。

  4、揭示课题

  你们真是一群爱思考的孩子,是啊,在刚才的操作过程中产生了剩余,恰如我们平常分东西,有时候正好平均分完,有时候不能正好分完,剩下的又不够再分,剩下不够再分的数,在数学中,我们叫它余数,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

  二、动手操作,探求新知

  (一)动手操作探究意义。教学例1

  1、.复习表内除法的意义

  出示图片:有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怎么摆?

  (1)看一看,你知道了什么?收集数学信息。

  (2)请同学们拿出6根小棒代表6个草莓,摆一摆,然后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集体交流平均分的过程、结果及算式。

  生: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列式为

  6÷2=3(盘)(板书)

  (3)指名说一说这个算式的意义。

  生:6个草莓,每2个一盘,摆了3盘。

  2、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出示:有7个草莓,每2个一盘,能摆几盘,有没有剩余?

  (1)和上一题观察对比,你发现了什么?

  (2)现在,你还会摆吗?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动手摆一摆。

  (3)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操作结果。

  生:7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还剩1个。

  (4)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师:平均分后有剩余的1个怎么办?剩下的不能再平均分,可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吗?如果可以怎样表示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并汇报

  (5)师:7里面最多有3个2,余下的1不够再分,余下的这个数,在数学上叫余数,用除法算式表示为7÷2=3(盘)……1(个)(板书)怎样读呢?

  (6)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在商和余数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表示有剩余,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7)引导思考师:这个算式中,7、2、3、1各叫什么名称?分别表示什么呢?

  (8)组内讨论并汇报

  生:7是被除数,表示草莓的总数;2是除数,表示每份数;3是商,表示可以分的份数;1是余数,表示还剩1个,不够再分。

  3、比一比,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1)引导学生观察6÷2=3和7÷2=3……1,这两个算式,比较它们的异同点。

  (2)学生组内讨论,集体交流。

  生:相同点:都是把物体平均分,都用除法计算。

  不同点:一个算式没余数,另一个算式有余数。

  4、确定有余数的除法中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1)师: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余数也是要写单位名称的,那你知道这个算式中余数的单位名称是什么吗?生是(个)

  师:对,余数的单位名称和被除数的单位名称是相同的,那你知道为什么它们是相同的吗?因为被除数是被分物体的总数,而余数是这些物体剩余的部分,所以它们的单位名称是相同的。

  (2)商的单位名称为什么是“盘”呢?

  商是我们求出的结果,要求的是能摆几盘,所以单位名称是“盘”。

  (3)小结:总之,有余数除法要根据除法的意义来确定单位名称。商的单位名称要根据“求什么”来确定,而余数的单位名称要与被除数相同。

  (4)师:刚才我们摆了小棒,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所摆图形的结果吗?注意单位名称的使用。

  (二)观察比较,发现关系。学习例2

  师:同学们真是爱动脑的好孩子,不过教师还想考考你们的观察能力,让我们来用小棒摆正方形。

  1、深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1)请同学们分别用8、9、10、11、12根小棒摆几个下方形,并根据摆的情况列出算式。

  (2)小组合作:摆图形,记录结果,列出算式。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8÷4=2……

  (4)如果继续摆下去,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13根……16根……屏幕出示

  2、引导学生明确有余数除法中余数都比除数小

  (1)师:观察上面所有算式的除数和余数,你有什么发现?

  (2)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生:除数都是4,余数有规律,是1、2、3的顺序出现的。

  这几个余数都比4小。

  再看看前面,我们用小棒摆图形的算式,你又有什么发现?

  生:除数不一样,但是余数也都比除数小。

  (4)有没有余数比除数大的现象呢?为什么?

  不会,剩的多,还可以再摆或再分。

  (5)师生共同总结: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6)用一堆小棒摆,如果有余数,可能会剩几根小棒?最多剩几根?最少呢?如果用这些小棒摆三角形呢?

  三、动手动脑,巩固新知

  1、(1)10支铅笔,每人分2支,可以分给()人,列式:

  (2)10支铅笔,每人分3支,可以分给()人,还剩()支。

  说一说这个算式中,每一部分的名称

  10÷3=3……1

  ()()()()这个算式读作:()

  2、60页“做一做”1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摆一摆、算一算

  分别用6、7、8根小棒摆三角形,能摆几个三角形?如果有剩余,余下几根小棒?

  6÷3=(个)

  7÷3=(个)……(根)

  8÷3=()……(根)

  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余数一定比除数()

  4、判断,并说说理由。

  17÷3=4……5()

  13÷2=6……1()

  18÷3=5……3()

  5、猜一猜,余数可能是几

  ÷6=……()

  ÷8=……()

  ÷9=……()

  当一个数除以6,如果有余数,余数最大是()

  ÷()=……6如果除数是6,除数最小是()

  6、思考:

  小花猫和它的13个小伙伴要到河对岸参加森林运动会。白鹅大哥说:“我的船小中,每次只能坐4个乘客”

  同学们,你们知道小花猫和它的小伙伴要几次才能全部渡过河吗?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附:板书

  有余数的除法

  6÷2=3(盘)8÷4=2

  7÷2=3(盘)……1(个)9÷4=2……1

  余数10÷4=2……2

  读作:11÷4=2……3

  7除以2等于3余112÷4=3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篇9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7页例5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学会正确解答简单的有余数问题,能正确的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3、培养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用竖式计算:28÷9=

  (2)有17个苹果,每3个分一盘,可以分()盘,还剩几个?

  17÷3=()盘()个

  二、审读题意,交流理解。

  (1)理解基本数量关系。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问题:你都知道了什么?

  (2)预设:知道了划船的人数,还知道了每条船最多坐4人,要求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追问:“最多坐4人”你怎么理解?(坐满了是4人,坐5人不行)

  “至少”是什么意思?(就是最少的意思,应该让每条船上都坐满人,22个学生都上船)。

  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道题的意思?

  三、讨论辨析,理解“进一法”。

  (一)独立尝试

  问题: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呢?

  提示:可以写一写,算一算,画一画,然后再列算式。

  (二)交流想法,体会“进一法”。

  找两个学生板书算式并说说理由,为什么要用22÷4(求要租几条船,就是求22里有几个4,用除法解答)。

  (1)讨论辨析。

  问题:竖式中的22、4、5、2各表示什么?(在讨论中规范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2)体会余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1.有的同学认为至少需要5条船,还有的同学认为至少需要6条船,你觉得呢?

  2.看来余下的2人是关键,应该怎样安排他们?

  检验:他们至少需要6条船,解答正确吗?(教师和学生用活动贴纸摆一摆。)

  梳理:在研究问题时大家发现,解决问题要注意考虑实际情况,即使坐不满,剩余的人也要再租一条船,这样才能满足让22个学生都去划船的要求。

  四、结果检验,梳理强化。

  做一做第一题

  有27箱菠萝,王叔叔每次最多能运8箱。至少要运多少次才能运完这些菠萝?

  问题:

  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你能自己解决问题吗?动笔试一试。

  3.至少要运多少次啊?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加1”。

  五、交流理解,提升认识。

  (一)审读题意,独立尝试。

  完成做一做第二题。

  问题:

  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追问:“最多”是什么意思?

  2.你能自己解决问题吗?动笔试一试。

  (二)交流想法,体会“舍余法”。

  问题:

  1.最多能买几个?你是怎么想的?

  2.还余下1元呢,应该再加上1个面包吗?

  (三)对比感悟,提升认识。

  同时出示“例5”和“做一做”第2题。

  对比分析:这两道题,我们都是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的问题,但上面这道题余下“2人”就要增加1条船,下面这道题余下“1元”,却不增加1个面包。你发现了一个什么道理?

  巩固练习:

  用这些钱能买几个4元的面包?

  总结:今天研究的问题你学懂了吗?

  六、课堂作业。

  作业:第69页练习十五,第1~2题。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1、通过分苹果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

  2、使学生经历余数的形成过程,及把平均分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

  理解余数的形成过程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及余数的单位名称。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图片、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吃苹果吗?今天老师把它们带到了我们的数学课堂上。

  一起来数一数吧!(贴12个苹果图)

  下面老师就用这12个苹果和大家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我想把这12个苹果平均分放到一些盘子里,谁来帮我分一分?(指名上台操作)老师用彩笔、尺子把学生分苹果的方法画在记录单上。

  老师的分法和他的分法一样吗?都是把12个苹果,每()个放一盘,能放()盘。大家说她是不是我的好朋友呀?

  二、探究新知:

  (一)游戏操作中感知余数

  1.这个游戏你们想玩吗?老师为大家准备了盘子、苹果图片和记录单,一起来看看游戏规则吧!

  (1)同桌两人一组合作。

  (2)1人将苹果分放到盘子里后闭上眼,另1人快速把他的分法用彩笔和尺子在图上画出来,两人再一起看看你们想的一样吗?

  你问我答,用铅笔填出分的结果:

  12个苹果,每()个放一盘,能放()盘。

  (4)规定时间内,比一比,哪一组的分法多?任务完成的快。

  2.学生分组操作,进行活动,教师巡视。

  3.一起看汇报要求:

  (1)每一组选一人汇报,另一人可以补充。

  (2)汇报时完整地说:我们小组把12个苹果,每()个一盘,能放()盘。

  (3)一个组汇报,其他组认真听。和你想的一样,请做个标记。汇报完毕,如果同意就鼓三声掌,有意见就举手,一个组汇报过的其他组不重复汇报。

  4.学生分组汇报,老师记录。

  预设:第一个出现把12个苹果,每()个一盘,能放()盘,还剩()个。

  有和他们的分法一样的吗?指名到黑板前来分一分并说出想法。

  指黑板提问:这是几个一盘?能放几盘?也就是几份。

  这()个能放一盘吗?为什么?那这()个是(剩下的、余下的、多出来的)算一份吗?

  这种分法是平均分吗?为什么?

  请大家在记录单上把黑板上的这种分法画出来吗?指名展台前画。

  反馈:每()个一盘,能放()盘,分完了吗?把没分完的圈起来。圈出来的这部分表示什么?为什么余下了?余几个?补写:余()个。

  还有别的分法吗?有就继续汇报,没有就同桌继续合作。(同上)

  师生互动,请小组台前汇报:

  1人说分法,1人黑板上摆出来,教师继续记录,其余同学边听边把同样的分法做上标记。

  8.看老师的记录单:有多少种分法?你能把这些分法分分类吗?

  一类是正好分完了没有剩余,另一种情况是没分完有剩余。

  板书:没分完有剩余(是平均分吗?)

  9.像这种分了之后有剩余的情况,生活中你遇到过吗?举个例子说一说。

  (二)进一步深化理解余数的意义

  1.看记录单:12个苹果,每()个放一盘,能放()盘。

  这种分法,谁会用算式表示(生说师写在记录单上)

  选两种不同分法,列出算式。同桌两人可以一人写一个。(学生列式)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预设:如果5个一盘,能放几盘?算式怎么列?为什么用除法?(平均分)

  展示:12÷5=2(盘)

  12÷5=2剩2或12÷5=2余2(不带单位)

  12÷5=2(盘)剩2(个)(带单位)

  12÷5=2(盘)......2(个)

  你认为哪一个算式能够表示图的意思?

  3.(结合分苹果图)12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这2个呢?(剩下的2个)没表示出来行吗?

  你认为该怎么办?数学上规定用6个小圆点表示剩下的,在小圆点的后面把剩下的数写上。板书:12÷5=2(盘)......2(个)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呢?把12个苹果,每5个放一盘,能放2盘,还剩2个。

  在记录单上选择一种有剩余的分法,列出算式,把开始写得不对的改正过来。

  检查反馈:板书学生列的算式

  提问:每一个数表示什么?或者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指名说)

  5.这些算式你会读吗?

  谁试着读一下这道:12÷5=2(盘)......2(个)

  (板书)读作:12除以5等于2盘余2个。(小圆点怎么读:余)

  练习:指名读黑板上的算式

  (三)揭示课题: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1.观察一下你们列的算式和老师黑板上的算式

  除号前面的数表示什么?(总数)它叫(被除数)

  除号后面的数表示什么?(每份数)它叫(除数)

  等号后面的数表示什么?(份数)它叫(商)

  小圆点后面的数表示什么?(剩下、余下的数)

  谁能给它起个名字呢?(板书:余数)

  追问:余数表示什么?(没分完或不够分剩下的数)

  像这些除法算式中都有余数,我们把它们叫做有余数的除法。那除法里的余数表示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学习的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板书:有余数除法的意义)齐读课题。

  追问:有余数的除法表示的是平均分吗?(板书:平均分)

  在什么情况下平均分的结果可以写成这样?6个小圆点后面的这个数表示什么?从哪儿剩下的?(总数或被除数里面分剩下的)那余数的单位怎么带?(和被除数的单位带一样的。)

  三、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

  1.有21个苹果,如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每人分几个?)用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个问题呢?可以摆、圈、列算式。

  汇报:结果是什么?(每人4个,还余1个。)你是怎么解决的?

  21÷5=4(个)……1(个)为什么这样列式?

  21个苹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就是把21平均分成5份所以用除法。

  余下的1个还能继续分吗?

  怎样做能够正好分完?提示:去掉几个,就可以正好分完?再添上几个也可以正好分完?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看来大家的收获都不少!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都可以用到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五、板书设计:

  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平均分(没分完有剩余)

  12÷()=()(盘)

  12÷()=()(盘)

  12÷()=()(盘)……()(个)读作:12除以()等于()盘余()个。

  12÷()=()(盘)……()(个)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篇11

  教学内容:三年级数学上册《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教学竖式计算表内除法,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含义。

  2、通过主题图教学,让学生知道计算问题是从生活实际中产生,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道理。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初步的观察、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把平均分后有余数的现象称为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具、学具:49页主题图,学生准备20张相同的圆形纸板。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确定目标

  同学们喜欢体育课吗?老师今天带你们在体育课上学习数学知识。

  出示主题图,观察画面上都画了些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

  生:“有打篮球的、跳绳的,有花盆、有树、有小旗。”……

  师:“谁能根据这个画面,编一道乘法或除法应用题?”

  二、自主探究,提出问题

  问题一:15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

  1.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计算。

  2.全班交流,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3.教学竖式

  (1)学生尝试列竖式;

  (2)认同除法竖式的一般列法;

  (3)体会除法竖式的含义。

  A.用圆片代替花盆师生一起在黑板上摆一摆。

  B.观察竖式,尝试理解竖式的每一步含义。

  C.交流解惑。

  三、小组交流,释疑解难

  问题二:16盆花如果每组摆5盆,结果怎么样?

  1.学生活动:用圆片代替花盆在桌子上摆一摆,结果用竖式表示。

  2.结合学生的操作活动理解竖式每一步的含义。

  3.思考:

  A.如果有17盆花,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几组?还余几盆?

  B.现在又21盆花,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几组?还余几盆?

  4.交流、评价。

  5.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有余数的除法,含义就是平均分后有剩余。

  四、团队竞赛,激励评价

  甲队、乙队相互出题,交换解答,然后组长评价。老师可以

  当好裁判,进行点拨、评价。

  五、训练提升,小结巩固

  师:同学们再把主题图中的其他内容编成应用题,列式计算。A组,打篮球;B组,跳绳;C组,插小旗;看哪一组的同学做得又对又快。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

  六、达标测评,检查验收。

  练习十二1、2、4题

  案例分析

  【案例一】15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15÷5=3(组)

  这道除法应用题比较简单,属于表内除法,学生很快就能就算出商是多少。由浅入深,为下一步做好铺垫。

  【案例二】现有21盆花,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几组?还余几盆?

  这个问题就比上一题复杂的多了,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反复读题,理解每一个字的含义。“最多可以摆几组?”是什么意思。对于学困生一是要予以提示,用除法计算要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考虑,也就是说商数一定要商最大值,让每个同学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理解商和余数的含义,正确使用单位名称。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表内除法的延伸,我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余数,认识余数。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通过直观教具、学具的展示、操作、自我探究等形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构建新的知识体系,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同时在课堂中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整节课多数是让学生动手摆圆片,认识余数,得出结论。突出了“剩余”的概念。培养了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和比较能力。从中也突出了本课的重点、突破了难点。强调了“余数要比除数小”,也就是要反复试商。应用了“合作激励”教学模式,达到了教学目标。

  但是这节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是有着很多的不足。由于在某些环节用的时间过多,导致一些应该有的教学活动没有进行。如:数小棒的游戏、有趣的验评题等教学设计,均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进行,比较遗憾。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本着认真、虚心的态度,探究“合作激励”教学模式,灵活驾驭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篇12

  教学内容:教材第62页例3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对比等活动,掌握有余数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知道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名称,并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

  2.通过沟通平均分小棒、语言描述、列除法横式、书写除法竖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感受有余数除法的多种表征方式,体会事物间的普遍联系。

  3.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掌握了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的基础之上。通过平均分小棒的操作活动,沟通平均分小棒的操作过程与除法竖式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在直观操作的基础上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

  教学重点: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以及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每个学生准备13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操作交流,沟通联系

  (一)出示题目,明确题意。

  1.出示: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

  2.交流:13根小棒指的是什么?每4根分一组是什么意思?

  3.尝试解决。

  (二)交流方法,体会意义。

  1.平均分小棒。

  (1)指定一名学生在视频投影仪上摆,其余学生仔细观察。

  (2)引导学生了解分小棒的过程。

  ①一共摆多少根小棒?(13根)

  ②按几根圈一个圈?(4根圈一个圈)

  ③圈了几个圈?是多少根小棒?还剩几根?

  (3)学生完整地说一说分小棒的过程。

  2.列横式计算。

  (1)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13÷4=3(组)……1(根)

  (2)引导学生说出13、4、3、1各表示什么意思?

  (3)13÷4=3(组)……1(根)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三)比较发现,沟通联系。

  比较分小棒的过程和列横式计算的过程,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都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沟通图形表征、语言表征、符号表征三者之间的关系,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多种表征方式,运用直观和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为下一步理解除法竖式的写法提供有力的支撑。】

  二、探究算法,明确含义

  (一)整体感知竖式的写法。

  1.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它的结果除了用摆、画、列横式表示,我们还可以写成除法的竖式。

  2.出示除法竖式,引导学生观察。

  3.思考后讨论。

  (1)这个除法竖式中的每个数都有名字,你知道它们叫什么吗?

  学生可能会知道13叫被除数,4叫除数,3叫商,1叫余数。

  (2)重点引导学生理解:12是4和3的积,也就是除数和商的积。

  (二)借助直观理解竖式每个数的含义。

  1.建立图形表征、语言表征、符号表征三者之间的联系

  师生共同对照平均分小棒的过程,一边分,一边口述,同时写出除法竖式。

  2.沟通平均分小棒与竖式计算之间的关系

  (1)教师板书:“”这个符号表示除号。

  (2)继续板书:“”,被除数13表示有13根小棒,除数4表示每4根一组。“”表示什么意思?

  (3)请学生按要求把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再重新分一分。

  (4)结合分小棒师生交流,完成竖式的书写。

  ①结果是可以分成3组,3写在哪里?为什么写在个位?

  ②要分13根小棒,现在已经分掉了多少根?你是从哪里知道已经分掉了12根的?

  这个“12”写在哪里?表示什么意思?它是怎样算出来的?

  ③我们在“12”的下方画一条横线表示按要求分了一次。要平均分13根小棒,已经分了12根,还剩几根?

  ④这个“1”写在哪里?表示什么意思?它是怎样算出来的?

  3.在比较中理解除法竖式的书写。

  (1)小组内回忆分小棒的过程,说一说写除法竖式的步骤以及每一个数的含义。

  (2)对比有余数除法的横式与竖式的异同点,说一说除法竖式的优点。

  (3)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分小棒的操作活动,沟通平均分小棒的操作过程与书写除法竖式过程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直观感知书写除法竖式的方法,深入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一个数的含义,为其今后学习除法试商奠定了基础。在学生动手操作之后多让学生说一说,有利于培养用数学语言来描述思维过程的能力。】

  (三)迁移类推学习表内除法的竖式。

  1.如果有16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

  学生分一分,并列出横式,教师板书16÷4=4(组)

  2.学生自主尝试,列竖式计算。(指定学生板演)

  3.比较交流。

  (1)竖式中的两个16表示的意思相同吗?各表示什么?

  (2)这道题和刚才的题目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分完后没有剩余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表示?

  【设计意图: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把16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学生自觉地将所学的有余数的竖式书写迁移到没有余数的除法竖式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应提醒学生注意在竖式计算中,避免商与除数相乘时出现把被除数照搬的情况。】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完成教材第62~63页“做一做”。

  汇报交流时引导学生对上下两题进行比较,说一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完成教材第64页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讲评

  3.改错。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三道练习,有助于学生理解除法竖式的算理,掌握算法,正确的书写除法竖式。】

  四、对比反思,全课总结

  (一)本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

  (二)除法竖式和除法横式的写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有余数的除法竖式和没有余数的除法竖式呢?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篇13

  【教学内容】

  教材第59~60页例1,以及练习十四第1题。

  【教学目标】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试商的过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具、学具准备

  幻灯片、学具和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摆一摆。用9根小棒摆三角形,可以摆几个三角形?(3个小或者1个大)

  2.说说你是怎样摆的?

  9根小棒,每3根一摆,可以摆3个小三角形。

  9根小棒,每9根一摆,可以摆1个大三角形。

  3.列式计算

  摆两个小三角形:9÷3=3(个)9表示什么?3呢?

  摆一个大三角形:9÷9=1(个)

  谈话:同学们,我们学习过除法,除法表示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都在与除法打交道,除法就在我们身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有关知识。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师:儿童节到了,同学们打算在班级联欢会上摆一些果盘,他们买了一些草莓,准备每2颗草莓放一盘,现在有6颗草莓,请同学们拿出水果学具,用6个学具表示6颗草莓来摆一摆。(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一共可以摆几盘?有剩余吗?

  (可以摆3盘,正好摆完,没有剩余)

  师:这是平均分的问题,我们可以用除法计算,怎么列式呢?6÷2=3(盘)

  (2)如果不是6颗草莓,是7颗呢?再动手摆一摆,看看能摆几盘,有没有剩余。(学生动手操作后,反馈结果:可以摆3盘,还剩1个)

  师:剩下的还能再平均分吗?(不能,只剩一个不够分。)

  师:平均分后还有剩余怎么办?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吗?如果可以,怎么表示呢?(小组内思考、讨论)

  O说明:7里面最多有3个2,这余下的1不够再分一组,这个数在数学上叫做余数。

  列式:7÷2=3(盘)……1(个)

  O小结: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要在余数和商的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3)观察比较6÷2=3和7÷2=3……1这两道算式,引导学生再次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分完没有剩余,另一种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再分,不够分剩下的部分就是除法算式中的余数。

  师:想一想,什么情况下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表示,余数表示什么?

  2.做一做

  (1)学生独立在书上圈一圈,填一填,完成第1小题。

  反馈交流:17÷2=8(组)……1(个)

  23÷3=7(组)……2(个)

  说说这两道算式商和余数各是多少,分别表示什么?

  (2)完成第2小题。

  先用学具按要求摆一摆,然后根据摆的结果填空。

  展示个别学生的填空情况,说说每道题中的商和余数分别表示什么。

  三、练习巩固

  1.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1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这是一道开放题,三种装法,不同的选择会有不同的结果,根据自己的选择,圈一圈,然后填空,教师指名回答。

  2.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2题。

  出示题目:17个红果,平均分给3只刺猬,每只刺猬分几个?还剩几个?

  学生独立思考,用小棒代替红果分一分,看看每份能分多少,是否有剩余。

  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师:从这节课中你们学会了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在摆一摆、圈一圈中认识了有余数的除法,当一些物品平均分时,有可能正好分完,也有可能没有分完,有剩余的部分,后一种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余数。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篇14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分桃子的操作活动,学生能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算式表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比较能力。

  2、借助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巩固学生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理解余数比除数小。

  教学准备:

  课件,桃子卡片,小棒

  教学过程:

  整理课堂,师生问好!

  1、出示课件(6个桃子,每2个摆一盘,要用几个盘子?)

  2、请2名学生到黑板上演示

  生:要用3个盘子

  师:6个桃子每2个摆一盘,要用3个盘子、6÷2=3(盘)

  (说说各数字的意思表示什么)

  3、出示课件(7个桃子,每2个摆一盘,要用几个盘子?)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摆一摆)

  师:为什么这个桃子没有摆进盘子?

  生:因为每2个摆一盘,一个不够一盘,就剩下1个

  列示:7÷2=3(盘)1(个)

  7个桃子,每2个摆一盘,摆了3盘,还剩一个。省略号表示剩余,1表示剩下的桃子,叫余数。

  做练习(13个圆,2个2个地圈,圈了几组?还剩几个?)

  4、出示课件:摆小棒,8根小棒,可以摆几个正方形?

  8÷4=2(个)

  分组练习用不同根小棒摆正方形,9根,10根,11根,12根,

  9根9÷4=2(个)...1(根)

  10根10÷4=2(个)...2(根)

  11根11÷4=2(个)...3(根)

  12根12÷4=3(个)

  观察余数和除数有什么特点,得出结论:余数总比除数小。

  5、练习用一堆小棒摆六边形,如果有剩余,可能剩几根小棒?为什么?

  6、余数有可能是几?

  (1)x÷8=x()

  (2)x÷4=x()

  余数最大可能是几?

  (3)x÷8=x()

  (4)x÷4=x()

  6、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1)余数和有余数的除法

  (2)余数总比除数小

  7、课下作业:完成60页第2题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篇15

  教学内容:教材第63页例4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有余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试商的方法,懂得通过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判定所找到的商是否正确,会用竖式计算除数是一位数且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2.能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3.培养初步的观察、概括能力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和习惯。

  目标解析

  本课是除法竖式的第二层次,利用乘法口诀试商。教学中应联系到具体的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计算除法的经验,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试商的思考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步提高数学思维水平,又为后续而学习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掌握试商的方法,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

  教学难点:理解试商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引入新知

  (一)手势游戏:()里最大能填几?

  2×()<13()×5<497×()<489×()<29

  ()×6<418×()<524×()<25()×3<17

  让学生用手势表示出括号里应填的数,并说明理由。

  (二)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方法:借助分小棒掌握除法的竖式计算。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不分小棒,自己试一试用除法竖式进行计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本环节提出新的挑战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括号里最大能填几”的题目,既巩固了旧知,又为后面的试商做好铺垫。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一)探究试商的方法

  1.出示题目:43÷7=□……□

  2.引导学生组内讨论:算式的商是几?你是怎么想的?

  3.汇报交流。

  预设1:商是6,六七四十二,42比43小,且很接近43,余数是1。

  预设2:如果商是7,七七四十九,49大于43,说明商大了,要减小1,商是6。

  预设3:如果商是5,五七三十五,余数还剩下8,大于除数7,说明商小了,要改成6。

  4.师生小结:在找商的时候,要使这个数和7相乘最接近43,且小于43,最后得到的余数比除数小。

  (二)深入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1.学生自主列竖式计算43÷7。

  2.交流反馈:

  (1)6与7的积写在哪里?

  (2)余数1是怎么来的?

  (3)检验余数是否比除数小呢?如果发现余数大于除数说明什么问题?如果余数等于除数呢?

  (三)尝试应用,内化方法

  1.完成教材第63页“做一做”第1题。

  (1)让学生用刚学到的试商方法独立计算,先用竖式计算,再在横式上写出商和余数。

  (2)交流反馈时,说一说计算的方法及竖式里每一个数表示的意义,重点交流如何试商。

  (3)检验余数是否比除数小。

  2.完成教材第63页“做一做”第2题。

  (1)学生理解题意。

  (2)独立解答,指定一名学生上黑板板演。

  (3)集体讲评。

  【设计意图】:

  试商的本质是依据除法运算的意义,着眼乘除法的关系进行的一种较为抽象的思考。初步理解并掌握试商的方法,不仅是为了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也为今后继续学习除法计算奠定了基础。在计算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利用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判定所找的商是否正确的习惯。

  三、练习巩固,深化理解

  (一)基础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5题。

  引导学生理解“某数里面最多有()个另一个数”的意思,需要学生利用除法竖式试商。

  2.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6题。

  引导学生讨论:怎样能很快地想出商?

  (二)综合运用。(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10题)

  1.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自己的发现。

  2.集体交流,感受“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三)提高练习。(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15题)

  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1)根据“余数要小于除数”确定除数分别为2~9这八个数;

  (2)再根据“商×除数+余数=被除数”算出与除数相对应的被除数。

  2.学生独立解答后,集体交流。(这是一道开放题,不要求学生说出所有答案;但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要注意培养他们有序思维的习惯,)

  【设计意图:

  练习设计有层次,从易到难,使不同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形式多样,既突出了对试商方法的巩固,又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还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四、课堂总结,明确目标

  (一)本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

  (二)试商时,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三)列好竖式,你是怎样检验的?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fanwen/jiaoan/92731.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精选15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