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远行??? 李森祥》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阅读理解 时间:2023-08-04 13:04:36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远 行 李森祥

⑴一走进大溪滩,就能望见我家的屋,望见那扇开启着的门。门像掉光了牙齿的老人之口,像是要说什么,又像是什么也不想说。有时,我觉得门总是在等。

⑵我去县城参加征兵体检,合格了。该怎么向父亲母亲说呢?他们愿意儿子离开那么长久吗?

⑶母亲坐在门槛上,两手抵在下巴上,目光恍惚。听我叫她一声,眼睛就有些红了,扯起围裙揩眼角,叹了一口气说:你一定验上了。母亲说完就离开门槛去烧夜饭。

⑷我就坐在母亲坐过的地方,屁股下面热烘烘的。父亲声音很低地说:你娘等你半天了。

⑸第二天起,我就发觉,芋艿、薯丝炒辣椒、大白菜,这些平日里最爱吃的菜,几乎每顿都有。我对母亲说:你不用搞这搞那了,我又不是客人,我是你儿子。母亲说:儿子出门就是客。娘对不住你。人家儿子上大学出远门,都要办一桌酒肉饭的。娘办不起,你别怪。

⑹母亲杀了一只鸡,这是我们家唯一的鸡。这鸡过年要派大用,母亲却将它杀了。她像是早有准备,把弟弟妹妹都支开,才端出鸡让我吃。我怎么咽得下?我坚持全家人一起吃,不然,我一口也不吃。母亲只好让步。吃的时候,弟弟妹妹们却都不肯往鸡肉里动筷子。后来我发现母亲的眼睛都在往弟弟们妹的脸上瞟。

⑺我离家的日子快到了,母亲愈发忙,门槛上跨进跨出的,忙得她平日里最喜欢坐的门槛也不坐了。

⑻终于到了这天。早晨,我睁开眼时,看到我脑袋旁摆着一套崭新的蓝咔叽布中山装。这是母亲的习惯。每年过年时,母亲总是在年夜里悄悄放上一套新衣在我枕头旁,让我能穿着新衣去和村里的小伙伴们比谁的衣服做得好。比过了,就疯玩。常常是,新衣服穿一天就弄得很脏或把扣子绷掉了。晚上,母亲一边给我钉扣子,一边埋怨我:你这孩子,娘给你做套衣服不容易,你怎么一点都不爱惜今天,我又穿上新衣服了。我知道该怎么爱惜,却要走了。

⑼村子里的人知道我要走,都来看。屋子里,屋门口,有不少人。房里只有母亲。母亲坐在一只旧的箱柜前,箱柜上翻开一只梳妆盒。梳妆盒是母亲的陪嫁,这几年不大见到她用,梳妆盒很旧了,镜子已经氧化得斑斑点点。母亲的脸映在镜子里,我看到母亲的脸也斑斑点点。母亲很耐心很仔细地梳着头,头发滋滋的。母亲将扑了水的头发梳得很光鲜。

母亲见我很仔细地看她,就不好意思地一笑说:娘老了。我连忙说:娘不老。

娘就笑笑。结果一笑笑出满脸皱纹。

我见了,心里怦然一动,眼眶里热热的,便连忙退出房门。

该上路看,门外有很多人送我。当我一脚跨出门槛的时候,无意之中碰了一下我家的木门,木门吱嘎叫了一长声。回来,这一声也很深地刻进我心里。

突然,有个女人叫了一声,说:你们家今天跟过年一样。我发现,我们家人人都穿着新衣服,的确跟过年一样。

我走到母亲与父亲面前,想唤他们一声,结果喉咙里像堵着什么,只是低低说一声我去了。我点点头,父母亲也就点点头。

我在大溪滩的旷野里,再一次回头,再一次遥望我家的门。我母亲穿着新衣,梳着很光鲜的头,倚在木门上。父亲坐在门口,猛抽旱烟。

从这时起,我不知道,父母以及那扇我走进走出的门是离我近了还是开始遥远了

7.从母亲爱儿子的表现中,可以看出她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至少答出两点)。(4分)

8、文章多次写到门,有什么作用?(3分)

9.看到娘一笑笑出满脸皱纹,我心里怦然一动。请用第一人称写出此刻我的心理活动。(60字左右)(3分)

10.本文描写细腻,感情真挚。请从第(9)~(15)段中任选一处进行赏析。(3分)

11.对画线句中的远和近如何理解?结合文意说说你的看法。(4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7.我因受高考落榜的打击而萎靡不振,父亲利用一次钓鱼中与我的谈话,使我走出阴霾,有了复读的愿望和勇气。(3分,起因、经过、结果各1分) 8.只有自己去努力奋斗,亲自尝试,才有可能成功。这句话是父亲希望儿子能从高考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去面对现实,开始新的奋斗的。(3分,意思对即可。 9.示例:(1)我选择第一句,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命运中的苦难比作盐,把能使我们坚强比作补钙,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父亲的话给了我很大的触动,表达了我对父亲的理解与感激之情。(2分)(2)我选择第二句,这句话中的短暂缺席指的是人生中暂时碰到的阶段性的困难或阻力,仰望指的是一个人内心的坚强、勇气、自信,形象的写出了我已经从父亲的话中得到人生领悟。(3分,无论是对词语、句子表达自己的看法都行)10.示例:其实我压根就不会钓鱼,就是想找个借口和你谈谈心。这套渔具是我跟同事借的,也就是来装装样子。你看,早上匆忙,连鱼饵都没带。(3分,补写的内容一定要有没带鱼饵的的内容,其余符合语境即可)11.父亲是一个爱护子女,善于教育子女的人(2分)。12.文章的标题生动形象,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扼要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富有哲理,暗示了文章的主题。(第一点1分,第二点2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81712.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远行??? 李森祥》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