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沁园春·雪》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阅读理解 时间:2023-08-03 01:08:24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沁园春雪》

解词

 1.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惟余,只剩。 莽莽,这里是无边无际的意思。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色的大象在奔跑。蜡像,白色的象。原,作者自注指秦晋高原。

3.须:等到。须晴日:等到天晴时。 

 4.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白雪的壮丽景色。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这里指红日照耀着大地。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白雪覆盖着大地。

 5.折腰:鞠躬,倾倒。这里有称颂、赞美的意思。

 6.文采:和下文的风骚,本指辞藻。这里用文学才华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风骚,原为《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也可指《诗经》和《楚辞》。 

 7.一代天骄:指称雄一世的人物。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语。意思是天所骄纵宠爱的人。汉时匈奴自称。后来也泛称强盛的少数民族或其首领。在这里特指成吉思汗。

 8.数风流人物: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无产阶级革命者等。数,数得着、称得上的意思。

课文研讨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望字统领下文,直至欲与天公试比高句。这里的望,有登高远眺的意思并有很大的想像成分,它显示了诗人自身的形象,使人感受到他那豪迈的意兴。望字之下,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这些景观也正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形象。长城内外,这是从南到北,大河上下,这是自西向东,地域如此广袤,正与前面千里万里两句相照应。意境的大气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分别照应雪飘冰封。惟余二字,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顿失二字,则写出变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时大河滚滚滔滔的雄壮气势。这四句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更为丰富的直觉,更显气象的奇伟雄浑。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动态描写,都有活泼奔放的气势。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表现山原与天相连,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驰,这化静为动的浪漫想像,固然因在大雪飘飞中远望山势和丘陵绵延起伏,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更因诗人情感的跃动,使他眼前的大自然也显得生气勃勃,生动活跃。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前十句写了眼前的实景,而这三句写的是虚景,想像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翻出一派新的气象。雪中的景象在苍茫中显得雄伟,雪后的景象则在清朗中显得娇艳。看字与望字照应;红装素裹,把江山美景比做少女的衣装,形容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分外妖娆,赞美的激情溢于言表。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这两句是上文写景与下文议论之间的过渡。江山如此多娇承上,总括上片的写景,对北国风光作总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的抱负。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

祖国的山河如此美好,难怪引得古今许多英雄人物为之倾倒,争着为它的统一和强大而奋斗。一个竞字,写出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写出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折腰的形象,展示了每位英雄人物为之倾倒的姿态,并揭示了为之奋斗的动机。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以惜字总领七个句子,展开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诗人于历代帝王中举出五位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展开一幅幅历史画卷,使评论得以具体形象地展开,如同翻阅一部千秋史册,一一加以评说。一个惜字,定下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饱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然而措词极有分寸,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并不是一概否定。至于成吉思汗,欲抑先扬,在起伏的文势中不但有惋惜之极的意味,而且用了只识二字而带有嘲讽了。弯弓射大雕,非常传神地表现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俱往矣三字,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点出全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超越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这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这首词画面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意境壮美雄浑,气势磅礴,感情奔放,胸怀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是中国词坛杰出的咏雪抒怀之作。

问题研究

1.怎样认识作者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英雄人物的评价?

这段评论以惜字为统领,定下批评的基调,意味非常丰富:惜中含褒,肯定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人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而且是无数英雄之中的杰出者,他们具有雄才大略,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有过巨大的影响;惜中有贬,委婉地批评这些英雄的不足,他们不擅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的文学才华也欠缺;惜中寓志,蕴含后来者居上的气概,以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

2.对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应怎样理解?

这三句主要是作者自指,即抒发了作者作为革命家的伟大抱负。

3.这首词的写景、议论与抒情是怎样结合的?

这首词是一首雄壮的抒情诗。它的抒情是与写景、议论有机结合、浑然一体的。上片写景,大气磅礴、气象雄浑,而又寓情于景,句句洋溢着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三句,更是赞美之情溢于言表。下半片议论,即上片之景而生情,由祖国河山的壮丽,想到无数英雄为之倾倒,并对历代英雄加以评说而寓情于议,蕴含诗人对祖国的深情,以及充满自信的情怀。俱往矣由评论历史人物落到赞扬当代风流人物,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高峰,点明主题,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全词熔写景、议论与抒情为一炉,水乳交融,使主题非常鲜明突出,从而收到强烈的感人的艺术效果。

《雨说》问题研究

1.这首诗采用了拟人手法,这样写好在哪里?

这首诗采用了拟人手法,让雨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喃喃细语,使人感受到雨这位爱的使者亲切温柔的形象。雨在诗人笔下,被赋予生命的灵性,成为一种十分美好、神奇、有情有意的存在。不仅如此,对诗中的其他事物都作了拟人化的生动描写,如绕着池塘跟跳跃的鱼儿说声好,去听听溪水练习新编的洗衣谣,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啊那旗子见了我笑得哗啦啦地响等等,俯拾皆是。这首诗是献给儿童的。全诗出色的拟人化表现手法,使这首诗具有亲切感人、活泼欢快、充满情趣的风格,它切合儿童的心理,能打动孩子们稚嫩的童心。

要特别注意的是,这首诗采用的拟人手法,是文学作品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而不是一种修辞手法。二者的区别是:前者用于整体艺术形象的塑造,后者仅仅用于语句的修饰。

2.这首诗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郑愁予的诗往往透出中国古典诗的修养和一种动人的江南文化气息,这首诗也是这样,它的一些用语和诗句,例如蓑衣斗笠小燕子见我笑斜了翅膀,令人不由得想起杜甫的诗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诗人还善于针对诗的接受对象,运用一些特别适合少年儿童读者的口语,例如为什么不扬起你的脸让我亲一亲绕着池塘跟跳跃的鱼儿说声好你们吃着苹果擦着嘴等等,有一种动人的、令人感到无比亲切的美。诗人除了成功地运用拟人手法,把雨想像成一种善解人意的生命存在,也善于在事物之间进行一种奇特的诗意的转化,例如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不仅把具体可感的吃着苹果时嘴里的那份甜,贴切地变为我祝福的心意,而且以这样的诗句结尾,暗示了一种诗的祝福的力量。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81271.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沁园春·雪》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