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温暖孤独旅程》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阅读理解 时间:2022-12-23 13:03:44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温暖孤独旅程
铁凝

有一个冬天,在京西宾馆开会,好像是吃过饭出了餐厅,一位个子不高、身着灰色棉衣的老人向我们走来。旁边有人告诉我,这便是汪曾祺老。

当时我没有迎上去打招呼的想法。越是自己敬佩的作家,似乎就越不愿意突兀地认识。但这位灰衣老人却招呼了我。他走到我的跟前,笑着,慢悠悠地说:铁凝,你的脑门上怎么一点儿头发也不留呀?他打量着我的脑门,仿佛我是他久已认识的一个孩子。这样的问话令我感到刚才我那顾忌的多余。我还发现汪曾祺的目光温和而又剔透,正如同他对于人类和生活的一些看法。

不久以后,我有机会去了一趟位于坝上草原的河北沽源县。去那里本是参加当地的一个文学活动,但是鼓动着我对沽源发生兴趣的却是汪曾祺的一段经历。他曾经被下放到这个县劳动过,在一个马铃薯研究站。他在这个研究马铃薯的机构,除却日复一日的劳动,还施展着另一种不为人知的天才:描述各式各样的马铃薯图谱----画土豆。汪曾祺从未在什么文字里对那儿的生活有过大声疾呼的控诉,他只是自嘲的描写过,他如何从对于圆头圆脑的马铃薯无从下笔,竟然到达一种想画不像都不行的熟练程度。他描绘着它们,又吃着它们,他还在文中自豪地告诉我们,全中国像他那样,吃过这么多品种的马铃薯的人,怕是不多见呢。我去沽源县是个夏天,走在虽然凉快,但略显光秃的县城街道上,我想象着当冬日来临,塞外蛮横的风雪是如何肆虐这里的居民,而汪曾祺又是怎样捱过他的时光。我甚至向当地文学青年打听了有没有一个叫马铃薯研究站的地方,他们茫然地摇着头。马铃薯和文学有着多么遥远的距离呀。我却仍然体味着:一个连马铃薯都不忍心敷衍的作家,对生活该有耐心和爱。

一九八九年春天,我的小说《玫瑰门》讨论会在京召开,汪曾祺是被邀请的老作家之一。会上谌容告诉我,上午八点半开会,汪曾祺六点钟就起床收拾整齐,等待作协的车来接了。在这个会上他对《玫瑰门》谈了许多真实而细致的意见,没有应付,也不是无端的说好。在这里,我不能用感激两个字来回报这些意见,我只是不断地想起一位著名艺术家的一本回忆录。这位艺术家在回忆录里写到当老之将至时,他害怕变成两种老人,一种是俨然以师长面目出现,动不动就以教训青年为乐事的老人;另一种是唯恐被旁人称老,便没有名堂地奉迎青年,以证实自己青春常在的老人。汪曾祺不是上述两种老人,也不是其他什么人,他就是他自己,一个从容地东张西望着,走在自己的路上的可爱的老头。这个老头,安然迎送着每一段或寂寥、或热闹的时光,用自己诚实而温暖的文字,用那些平凡而充满灵性的故事,抚慰着常常是焦躁不安的世界。

我常想,汪曾祺在沽源创造出的热闹日子,是为了派遣孤独,还是一种难以排遣的孤独感是他觉得世界更需要人去抚慰呢?前不久读到他为一个年轻人的小说集所作的序,序中他借着评价那年轻人的小说道出了一句人是孤儿。

我相信他是多么不乐意人是孤儿啊。他在另一篇散文中记述了他在沽源的另一件事:有一天他采到一朵大蘑菇,他把它带回宿舍,精心晾干(可能他还有一种独到的晾制方法)收藏起来。待到年节回京与家人做短暂的团聚时,他将这朵蘑菇背回了北京,并亲手为家人烹制了一份鲜美无比的汤,那汤给全家带来了意外的欢乐。

于是我又常想,一个囊中背着一朵蘑菇的老人,收藏起一切的孤独,从塞外寒冷的黄风中快乐地朝着自己的家走着,难道仅仅为了叫家人盛赞他的蘑菇汤?

这使我不断地相信,这世界上一些孤独而优秀的灵魂之所以孤独,是因为他们将温馨与欢乐不求回报地赠予了世人吧?用文学,或者用蘑菇。

2.阅读新视角

其实我们阅读铁凝的作品往往会感到暖意融融,她是那种对一切都抱有善意眼光的人,即使批判也婉转低回,但是细细体味,你会在她的作品中看到孤独的影子。温暖与孤独,本不相干的两个词在作者身上却交汇融合,刹那间跳动出责任、悲悯、智慧而身为作家,她自然会去寻找生活中的温暖与孤独,当那年冬天,她与一位老人不期而遇时,便有了这篇《温暖孤独旅程》。

因此阅读这篇作品我们首先要专注于温暖孤独这两个词。我们可以先思考是什么让作者感到温暖?通读全文我们发现,首先是一位名满文坛的前辈都后辈的关怀,让作者感动。老人的招呼让作者觉得自己仿佛是他久已认识的一个孩子,老人对作者作品真实而细致的建议更是让作者感激得无以复加。其次,老人在困境中用温和与剔透的眼光阅读世界,尽管马铃薯和文学的距离是那样遥远,可是老人却有耐心和爱去对待不公平的世界,这让我们感受到了高贵人格的热度。最后的温暖来自于老人背包里的蘑菇,一个高尚的灵魂之所以让世人感到温暖,是因为他们总是将温馨与欢乐不求回报地赠予了世人。

当老人将一缕缕阳光投射到我们心头时,我们却看到了世人对他的冷漠。所以老人的那句人是孤儿,充满了孤独与寂寞的情怀。细读 我甚至向当地文学青年打听了有没有一个叫马铃薯研究站的地方,他们茫然地摇着头这句话,你会发现文学青年与茫然摇头之间充斥着作者深刻的批判和久久的无奈,这些所谓的文学青年就这样与一位文学巨匠擦肩而过,却茫然不知,这对作者和汪老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孤独。

抓住了温暖和孤独两个词的内在意蕴,就可以看出文章除了塑造了一位可爱可敬的老人形象外,更体现了作者对文人命运的关注和反思。

3.命题坊

(1)文中塑造的汪曾祺先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答题思路:筛选文本信息,归纳总结。

答案:温和、从容、无私、乐观、寂寞的老人形象。

(2) 文中作者说汪曾祺先生的目光温和而又剔透,结合文章分别回答温和剔透这两个词语的含义。

答题思路:解答本题主要从内容入手,细读老人的经历以及作者对老人的印象就可以解决问题。

答案:温和 和剔透都是老人对待世事及世人的态度。温和主要指平等和蔼地对待进步的青年人,从容地面对生活的磨难。剔透指老人能够透彻地看穿这个焦躁不安的世界,写出平凡而充满灵性的作品去温暖世人的心。

(3)怎样理解人是孤儿这句话?

答题思路:结合上下文赏析作者的情感。(鉴赏评价)

答案:老人自己的经历使他感到一种难以排解的孤独,推己及人,老人觉得世人的心灵深处都有这种孤独感,每个人都需要去抚慰,就如同孤儿需要更多的爱与关怀一样,所以老人认为人是孤儿,文学是抚慰孤独的良药。

(4)汪老亲手为家人烹制的鲜美无比的蘑菇汤,为什么会给家人带来了意外的欢乐?

答题思路:美食当然会带来欢乐,所以正确理解意外这个词语的含义就可以解答问题。

答案:老人备受打击却没有被打败,在艰苦的环境下依然能够保持自信乐观的心态,将温馨与欢乐不求回报地给予别人,这让家人感到惊喜,更让读者由衷的敬佩。

(5)本文的题目是《温暖孤独旅程》,请思考温暖孤独分别体现在哪里?

答题思路:此问题设计是对文本内涵的深入探究,抓住主旨,结合作者的文风就能够得到答案。

答案:温暖体现在老人对世界的爱之中,包括爱莫昧平生的年轻人,家人以及所有需要抚慰的孤独的灵魂,所以老人让作者感到温暖。

孤独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是文革时期老人受到不公平待遇,无人述说,只能画马铃薯来排解内心的痛苦;二是老人无私地将自己的温馨和欢乐赠予了世人,更多地为他人着想,所以拥有了孤独而优秀的灵魂。

(6)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概括,表述有误的两项是( )(分析综合)

A题目中的旅程运用了比喻修辞的手法,本体是人生的历程。

B文章开头写我没有主动和汪曾祺先生打招呼是为衬托我孤高的个性。

C文中列举了艺术家害怕变成的两种老人,目的是反衬汪老的从容、淡定与真实的可贵品质。

D本文通过回顾汪曾祺先生的几件小事,表达了作者对饱经磨难而乐观自信的人的赞美之情,同时说明人之所以优秀是因为将温馨与欢乐不求回报地给予别人。

E文中写汪老画马铃薯画到想画不像都不行的熟练程度是为了说明老人很喜欢画画,业余生活丰富多彩。

答题思路:分析综合

答案:BE

15. 作者在回忆汪曾祺先生的时候,既有与汪老的直接接触,也有从书本中了解的汪老。阅读文章填写表格。(4分)

事 件

印 象

目光温和而又剔透

下放沽源研究土豆

一个从容地东张西望着,走在自己的路上的可爱的老头。

带着自己采集、晾干的蘑菇回京,并为家人烹制。

16.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汪曾祺为什么说人是孤儿。(4分)

17. 文章除选取典型事件,还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汪曾祺的形象。(不超过150字)(7分)

参考答案:

15.①在京西宾馆开会初次相遇主动招呼 ②对生活有耐心和爱 ③真实而细致地评价《玫瑰门》 ④收藏起一切的孤独,给全家带来了意外的欢乐(共4分,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16.示例:文革期间汪曾祺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冬日来临,陪伴老人的只有塞外蛮横肆虐的风雪。心中的孤独与寂寞无人诉说,只有靠画马铃薯来排解内心的痛苦。推己及人,老人觉得人心灵深处都有这种孤独感,每个人都需要去抚慰,就如同孤儿需要更多的爱与关怀一样。(共4分,意思对即可)

17.示例:身着灰色棉衣这一细节体现了汪老的朴素与质朴;笑着铁凝,你的脑门上怎么一点儿头发也不留呀?我是他久已认识的一个孩子这些细节体现了汪老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上午八点半开会,汪曾祺六点钟就起床收拾整齐,等待作协的车来接了。这一细节体现了汪老对工作认真负责,没有架子。(共7分,联系选文2分,分析恰当4分;表达顺畅1分)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23838.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温暖孤独旅程》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