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凿碑高手》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阅读理解 时间:2022-11-21 01:06:25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凿碑高手

余显斌

他是个瞎子,偏是个凿碑的高手。

他长到九岁,刚认识几个字时生了一场病,眼瞎了。他爹一声长叹,让他学别的手艺好长大谋生,可他不,只爱凿碑。因为凿碑是他的祖业。

他初学凿碑,并不动手,而是坐在父亲身边听,一边问父亲凿的是什么字,走的是哪一笔。不久,一听锤声钎音,他就知道了是什么字。父亲大惊,说这小东西,是凿碑的料。以后,更是有意培养他。

十四岁上,他就精通了碑上凿字,而且篆隶楷草无体不会无体不精。到了十六岁,各种龙凤花纹,更是刻得栩栩如生。一日,他在石上刻了一串葡萄,颗颗晶莹,他爹摸着胡茬看,突然发现上面蹲了一只纤黑的小虫,挡住了视线,就伸手去打,虫并不飞走。再仔细看,原来石色不纯,上有一黑点,他就势刻了一只小虫。

他爹哈哈一乐道,老了,老了。语音中,有一份苍凉,还有一份欣慰。

他凿碑有讲究,尤其墓碑,上面轻易不凿龙。他说,龙是神,是一个民族的神圣所在,不能随便凿在墓碑上。凿在好人墓碑上,龙能生色;否则,玷污了神灵。

话虽如此说,他一生却仍然破过两次例。

一年,丰川大旱,十室九空,省府王督军父亲死去。王督军来,一辆小车接走了他,要求他凿一块墓碑,碑上有字,且必须有一龙环绕。

他微微一笑,一杯茶后,开始凿碑,字用隶书,笔笔端庄,让满城书家见了赞叹不已。待凿龙时,更是让内行人见了个个鼓掌。可惜,龙无二目。

督军忙来请,道:先生,务请为龙凿上双眼。

他仍不慌不忙,拿起锤和钎,第一锤下去就偏了准头,砸在左手大拇指上,鲜血淋漓。

他摇头,苦笑:督军大人, 看样子给龙凿眼尚需一段时日,待伤好后再干。

可是,死人入墓,已在眼前,总不能来一个无碑墓吧。督军急了,苦苦恳求。他一笑道:看样子,只能用双脚掌钎了,不过价钱可不一样。

多少,尽管说。督军道。

粮食十五万担。他掐着长长的手指算着道。

你!督军跳起来,红了脸。

督军大人,我一粒不要,请你拿来救济丰川百姓,也算督军大人的功德啊。一句话让督军松了口气,连连点头,碑凿好,他准备回去,督军道:先生就跟着粮车一块儿回去吧,也让丰川百姓知道先生的一番好意。

他笑,推辞:这是督军大人的德政,与瞎子何干?瞎子不敢掠人之美。说完,一揖而去,飘然江湖。

第二次破例,已是十几年后。

一日,有人请他凿碑,上有樱花之子四字,并以双龙护碑。他把银元推开,默坐了一会儿,道:给谁凿?

你只管凿,管是谁。来人很干脆。

瞎子不接不明来路的活儿。他冷冷摇头。

告诉你,这是皇军小野二郎少将。将军战死沙场,临终遗言,要葬在他征服过的土地上,要用他征服过的民族的图腾来服侍他。来人说,声音如剑,透着寒气。

他沉默了一会儿,道:是大官,少于五万块银元,想也别想。

来人愣了一下,接着哈哈大笑:钱能通神,果然不错。第二天,银元送来,他分文不取,发给镇民,可当夜当啷啷又被大家扔了回来,落了一屋。

他一声长叹,带几个人,上了后山,一心扑在整治石料上。

经过半个月又挖又炸,用了日军五六百斤炸药。终于在后山寻到了两块上等石料。他笑笑,很满意地说:一块做碑座,一块做碑。

然后把巨石运回来,一个人关起门来雕凿石料,绝不许人参观。一个多月后,石碑凿成。碑文以钟鼓文雕凿,双龙盘旋,腾龙欲去。最让日军称叹的,是碑座,巨大的石鼓形,上有嵌碑的榫口,四龙盘旋。石鼓四边。云牙海水,樱花灿烂。

日军司令见了,拍拍他的肩,连夸大大地好,大大地好。他抚须微笑,无言回家。

小野二郎骨灰下葬时,最隆重的仪式是立碑,几十个日兵将基座抬到墓前放好,然后又抬起巨大的石碑,向基座榫口插去。日军司令带领日军,在墓前列队致敬。

石碑落下,轰地一声,震天巨响,基座石碑粉碎,日军顿时血肉横飞。原来,他所要的炸药,除用了一小部分外,其余全部藏在挖空的基座里。

日军气势汹汹。围了他的家,破门而入,里面空无一人。

以后丰川人再没有看见他。

(摘编自《岁月》2022年第一期)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

 A.小说开头说:他是个瞎子,偏是个凿碑的高手。这一段最主要的作用是吸引读者去了解他成为凿碑高手的过程。

 B.他初学凿碑时,并不动手,只凭听问,不久即能以锤声钎音判断父亲所凿之字,足见其悟性极高,是块凿碑的料。

 C.他十四岁刻葡萄时就势而刻的小虫竟让父亲误以为真,父亲的感慨从反面衬托了他技艺之纯熟、高超。

 D.他在为王督军凿龙眼时,第一锤就不小心砸了手,鲜血淋漓,他恰好借机逼王督军赈济灾民。

 E.小说主人公是个传奇人物,应该极富盛名,作者却避其姓名只以他代之,这不仅是为了增强神秘感,更是在暗示他代表了一种人格,一种精神。

(2)小说中的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概括。(6分)

                                   

                                   

(3)小说写他从山上运回碑石后就一个人关起门来雕凿石料,绝不许人参观,这样安排情节有哪些作用?(6分)

                                   

                                 

(4)小说以凿碑高手为题,有主题思想、创作意图、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分析。(8分)                                   

                                   

参考答案:

11.(25分)

(1)BE(答E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答C、D不给分。A.最主要的作用应是总领全文,为下文张本;C.应是以侧面描写的手法正面衬托他技艺之纯熟、高超;D.不是不小心砸了手,而是故意为之,好借机济民。)

 (2)①技艺高超,不慕名利。如制作炸弹石碑不露破绽,仗义疏财却不邀名等。②讲原则,有正义感,不卑不亢。如不轻易给人凿龙碑,两次凿龙碑谈工钱时表现得寸步不让等。③谋富济民,侠骨热肠。如凿龙碑的工钱都用于救济百姓等。④富有民族气节和机智斗争的智慧。如视龙为中华民族的神圣图腾,第二次凿龙碑痛报民族大恨等。(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

 (3)①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对下文的探究兴趣。②渲染庄严的气氛,增强故事的神秘感。③为下文作铺垫,暗示墓碑爆炸是他精心设计、周密执行的结果。(每点2分)

 (4)观点一:使主题思想更加集中、深刻。

①以小故事透视大背景,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再现了中国现代特定历史时期广阔的社会背景,如军阀统治时期、抗日战争时期;②以小人物反映大人生,小说主题涵盖了做人要讲究原则、要有热心肠、要有正义感、还要有智慧等重大人生主题;③以小角度关注大世界,作品体现了作者对有境界的人生态度和生存状态的赞美之情,对我们民族优秀精神和优秀文化传统的褒扬倾向。

观点二: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①小说围绕凿碑高手,运用语言、动作、神情以及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等多种手段,极尽能事地刻画了他这个传奇人物;②作品抓住两个主要事件,在波澜起伏的矛盾冲突中塑造了凿碑高手生动鲜活的形象;③小说借凿碑高手之题,既引起了读者的高度关注,又凸显了他的技艺高超、人品高尚、智慧高绝。

观点三:使情节结构更加紧凑、有序。

①作者围绕凿碑高手组织材料、安排情节,使情节不枝不蔓、高度集中,体现出简洁明快的结构特点;②小说以凿碑高手为线索,来贯串能表现人物性格的事件及其描写,从而凸显了人物形象;③小说在剪裁时点面结合、详略得当,使概括叙述与精细描绘有机结合,完整而令人信服地塑造了凿碑高手的形象。

观点四:使作品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富有现实启发和教育意 义。

①作品抓住凿碑高手这个典例的形象,以丰富的艺术手段去描绘其传奇的人生,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和较强的感染力;②作者借这个形象表现出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气节,以及对人性美的赞美,从而启发读者去认同和接受高尚的价值观;③读者在这篇作品中会受到思想的启迪、情感的升华和人生境界的提升。(观点2分,分析每点2分。此题考生可以有不同见解,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12103.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凿碑高手》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