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喜逢郑三游山
作者:卢仝
相逢之处花茸茸,石壁攒峰千万重。
他日期君何处好,寒流石上一株松。
【原文】天平山中
作者:杨基
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
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1.这两首诗虽然用了相同的形容词茸茸,但描写的景物特点却不尽相同:卢诗是形容花草的 ,杨诗是形容细雨的 。(各不超过4个字) (2分)
2.分别赏析两首诗的后两句。(5分)
参考答案:
1.(2 分)柔嫩茂盛 温和细密
2.(5 分)卢诗通过问答式话语的设置,既抒发了希望再次相遇好友的美 好情意,又彰显出自己不媚世俗、傲岸不羁的人格追求。 杨诗通过情景交融的手法,既表达了一路沉醉花香鸟语的悠然心 情,又从侧面衬托出天平山的景色之美。
翻译赏析
《喜逢郑三游山》原文翻译及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相逢之处花茸茸,石壁攒峰千万重。他日期君何处好,寒流石上一株松。
【作品赏析】
《喜逢郑三游山》是唐代诗人卢仝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再次相遇的期待之情。
《喜逢郑三游山》这首诗用了形容词“茸茸”,是形容花草的。卢诗通过问答式话语的设置,既抒发了希望再次相遇好友的美好情意,又彰显出自己不媚世俗、傲岸不羁的人格追求。
《天平山中》原文翻译及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细雨蒙蒙打湿了楝花,在南风的吹拂下,每棵枇杷树的果实都慢慢变熟了。顺着山路慢慢地走着,竟不知路途远近。沿路的黄莺鸣叫着把我送到了家。
创作背景编辑
天平山是吴中名胜之一,林木秀润,奇石纵横,诗人自幼生活在这里,山中的一木一石,对他来说,都十分熟悉,十分亲切。元末,为避乱世,诗人曾隐居于故乡,这首诗便是诗人隐居时漫步山中,有感而作。
注释
①天平山:在江苏省苏州市西,山顶正平,称望湖台,山上有白云泉、白云寺、万笏林等名胜,杨基家在赤山,离天平山很近。
②茸茸(róng):小雨又细又密又柔和的感觉。
③楝(liàn):江南一带常见的落叶乔木,春天开淡紫色花。
④枇(pí)杷(pá):树的名称。果实黄色圆形,味甜,春夏之间成熟。
⑤徐行:慢慢地走。
⑥山深浅:山路的远近。
【作品鉴赏】
《天平山中》杨基日常生活的一个片段,用写实的手法细致地描绘天平山的清丽的景色
诗的前半段宛如一副工笔画,在绵绵春雨中,楝树开出了淡紫色的花朵,由于沾上了雨珠,显得格外娇艳和滋润。南风轻轻吹拂,在郁郁葱葱的草木丛里,不时露出一树树金黄色的枇杷。这两句对得很工,“细雨”对“南风”,“楝花”对“枇杷”,从气候与植物两方面刻画出了江南三月所特有的景观,而句中的修饰语“茸茸”和“树树”以及“湿”和“热”则进一步描摹了春色的旖旎。诗人的着眼点在景,但同时也衬出了情,从他蘸满色彩的笔触中,可以清楚地感受到洋溢在他心中的盎然春意。
下半段由景及人,画面也渐渐活动起来,“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诗人沿着山路徐徐而行,不知道自己走了多远,只听得满耳莺啼,不知不觉中却已回到了家门口。
《天平山中》杨基由景生情,情景交融,表达作者对天平山风景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
这里,诗人有意识地虚化了距离感和时间感,形成一种物我两忘的意境。于是,在前半段里所隐隐流露出来的那种悠然自得的闲适心情,在这一段里便跃然纸上了。这两句着眼于人的感觉,但并没有离开景色描写这一主线,“一路莺啼”与上文中的“茸茸”、“树树”相辉映,不仅有色,而且有声,把天平山的春天写得充满野趣,十分热闹。同时,诗人在漫游时忘了路程,忘了时间,这又从另一个侧面衬托出了景色之美。
茸茸细雨,微微南风,舒远惬意,这是从触觉角度写;一支支楝花,一树树枇杷,明艳夺目,这是从视觉角度描写;一路上黄莺儿唱着婉转的歌,轻快悦耳,这是从听觉角度描写。多角度描写组成一幅美妙的山行图。
【名家点评】
杨基的作品以写景状物见长,在这首诗中,他牢牢地把握了情与景两条线索,由景生情,情中寓景,情与景,人与物,紧紧地交织在一起,读来亲切自然,充满了清新芬芳的田园气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分支机构亚洲及南太平洋区成人教育协会会员黄锦章 评)
诗的格调清俊流丽,诗味很浓,毕现江南景,传尽诗人心中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吴功正 评)
作者简介
卢仝
卢仝(约795-835)唐代诗人,汉族,初唐四杰卢照邻嫡系子孙。出生地河南济源市武山镇思礼村,祖籍范阳,河北省涿州市。早年隐少室山,后迁居洛阳。自号玉川子,破屋数间,图书满架;刻苦读书,博览经史,工诗精文,不愿仕进。性格狷介类孟郊;雄豪之气...杨基
杨基(1326~1378)元末明初诗人。字孟载,号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乐山),大父仕江左,遂家吴中(今江苏苏州),“吴中四杰”之一。元末,曾入张士诚幕府,为丞相府记室,后辞去。明初为荥阳知县,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后被谗夺官,罚服劳役。死于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