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春别
作者:沈宜修
帘前残月五更风,江上征帆挂碧艟。
客路片云随远望,镜中双鬓叹飞蓬。
索愁芳草千山绕,送恨啼莺万里同。
待约荚蓉秋水绿,莫教黄菊冷烟尘。
(1)这首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4分)
(2)请简要赏析颈联在表情达意上的巧妙之处。(4分)
参考答案
⑴(4分)这首诗刻画了一个思念丈夫的女子形象。(1分)春日与丈夫分别后,女子因思念彻夜难眠,秀发如蓬草般凌乱,思念之情难以排遣;(2分)希望丈夫能在秋日回来团聚,勿使自己如烟尘中的黄菊般孤单凄凉。(1分)
⑵(4分)综合运用拟人、夸张手法。(1分)芳草带愁,莺鸟啼恨,赋予二者以人的情感,将抽象的离愁别恨表现得具体可感;(1分)千山万里凸显了范围之广和距离之远,(1分)写出了离愁别绪的悠远深长和思念之情的缠绵不尽。(1分)
翻译赏析
《春别》原文翻译及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帘前残月五更风,江上征帆挂碧艟。
客路片云随远望,镜中双鬓叹飞蓬。
索愁芳草千山绕,送恨啼莺万里同。
待约荚蓉秋水绿,莫教黄菊冷烟尘。
注释
①沈宜修:江苏吴江人,明代女诗人。
②艟:古代的一种船。
③荚蓉:指诗人家乡的荚蓉湖。
【作品鉴赏】
《春别》刻画了一个思念丈夫的女子形象,抒发了离愁别绪的悠远深长和思念之情的缠绵不尽
这首诗刻画了一个思念丈夫的女子形象。春日与丈夫分别后,女子因思念彻夜难眠,秀发如蓬草般凌乱,思念之情难以排遣;希望丈夫能在秋日回来团聚,勿使自己如烟尘中的黄菊般孤单凄凉。综合运用拟人、夸张手法。芳草带愁,莺鸟啼恨,赋予二者以人的情感,将抽象的离愁别恨表现得具体可感;“千山”“万里”凸显了范围之广和距离之远,写出了离愁别绪的悠远深长和思念之情的缠绵不尽。
作者简介
沈宜修
沈宜修(1590-1635),字宛君,江苏吴江人,明代才女。出生于书香世家,沈珫(1562-1622,字季玉,号懋所,官至山东副使)女,文学家沈璟侄女,文学家叶绍袁妻。她聪颖好学,才智过人,工画山水,能诗善词,著有诗集《鹂吹集》,收录800...